7月26日,中國華能旗下西安熱工院自主研發建設的全國首個兆瓦級全比例氨/煤混燃技術試驗成功,填補了我國全比例氨/煤混燃技術的空白,標志著我國含碳燃料與氨等富氫燃料混燃的清潔高效燃燒技術研究取得新突破。
圖源中國華能
氨/煤混燃技術是將氨與煤按比例混合作為新型鍋爐燃料,可有效替代化石能源實現火電機組大幅降低碳排放。
目前,全球對該技術的研究均處于起步階段且尚未開始工程化應用,西安熱工院自主研發氨/煤混燃強化燃燒與氮氧化物控制關鍵技術,并依托西安熱工院4兆瓦燃燒試驗臺成功開展國內首個兆瓦級全比例氨/煤混燃中試,為燃煤鍋爐摻氨高效清潔靈活應用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
西安熱工院將積極推動燃煤高比例摻氨技術、氨/煤混燃及純氨燃燒裝備的工程示范,為我國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助力實現“雙碳”目標作出積極貢獻。
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華能”或者“華能集團”)成立于1985年,是經國務院批準成立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主營業務為:電源開發、投資、建設、經營和管理,電力(熱力)生產和銷售,金融、煤炭、交通運輸、新能源、環保相關產業及產品的開發、投資、建設、生產、銷售,實業投資經營及管理。
在能源發展向綠色、高質量轉型的背景下,華能集團結合氫能技術,提出“兩線兩化”戰略布局,為能源結構轉型升級注入強勁動力。“兩線兩化”戰略是指,在我國三北地區(北線)和東部沿海省份(東線)打造大型規模化、投資建設運維一體化能源基地。
基于氫能的發展前景廣闊,華能集團正著力推進并打造“制儲輸用”一體化綠氫示范項目,目標是到2035年,使氫能成為華能集團重要的戰略支撐產業。
2021年11月,華能集團科技項目-國際首套1300Nm³/h電解槽下線儀式成功舉辦。該款電解槽由考克利爾競立與華能四川公司、華能四川氫能公司、華能清能院等聯合研制,在大型、高電流密度、壓力型堿水電解槽關鍵技術研發、核心部件設計、全系統組裝集成等方面開展點、面、體三維創新,實現了多項重要技術突破。
事實上,在“兩線兩化”規劃框架下,華能集團主動出擊,在全國多地積極發展水電制氫和儲能項目,當前已經實現了在“北線”和“東線”的全布局;同時在西南、華南地區也已經初步構建了自身的新型能源供應消納體系。華能集團的目標是爭取到2025年底,公司低碳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達到50%以上。
2023年,華能集團加速氫能領域布局腳步。
2月24日,投資1.5億元的華能彭州水電解制氫科技創新示范項目即將在彭州開工建設,建成后將成為西南地區第一個大型綠氫項目。據報道,該項目作為華能四川綠氫技術創新和示范基地,將開展高效先進水電解制氫和安全高密度儲氫相關材料、設備和關鍵部件的研發和應用示范,擬建設成面向大規模可再生能源消納的“制-儲-充”氫能產業鏈技術綜合示范項目。[相關閱讀:投資1.5億元!西南首個大型綠氫項目開工在即]
3月,IPRdaily中文網與incoPat創新指數研究中心聯合發布“2022年全球氫能產業發明專利排行榜”,中國華能集團以221件專利排名第二位。[相關閱讀:全球氫能專利榜單發布]
4月18日,東方電氣風電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華能北方聯合電力有限責任公司新能源分公司在成都簽署風光制氫一體化示范項目聯合開發協議。雙方將以聯合推進風光制氫一體化示范項目為契機,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進一步深化各領域合作,共創價值、共享成功,為推動國家綠色低碳發展貢獻力量。
4月18日,華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力軍一行到訪陽光電源,雙方就進一步深化合作事宜舉行座談交流,并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可再生能源制氫等方面深化戰略合作。
5月16日,烏蘭浩特市人民政府與華能煤業有限公司就風電氫儲產業化項目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據了解,風電氫儲產業化項目計劃投資30億元,以50萬千瓦風力發電項目為核心引擎,深度參與制氫產業、熱電廠燃煤改造、冷鏈物流園建設和煤炭保供工作。
6月1日,華能清能院、華能四川氫能公司牽頭研制的國際首臺套1300 Nm3/h高電流密度壓力型堿水電解槽在華能彭州水電解制氫科技創新項目現場順利完成吊裝,標志著示范項目進入核心設備安裝階段。[相關閱讀:全球首臺套單體產氫量1300Nm³/h電解槽成功吊裝!2023年制氫電解槽發展“狂飆”]
7月19日,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發布《關于印發5個市場化新能源項目清單的通知》,其中包括華能興安盟100萬千瓦風光高比例綠氫制儲輸用一體化一期50萬千瓦風電制氫示范項目,有華能內蒙古東部能源公司投資建設,制氫負荷54套1000Nm3/h堿性電解槽,最大用電負荷27萬千瓦,年制氫量2.21萬噸,用電量12.4億千瓦時。
隨著其在氫能領域的布局進一步深入,華能集團估計很快會成為中國以氫能推動國家能源戰略轉型的代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