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規
廣東首批氫車補貼超5000萬,雄川氫能獲補最多
1月31日,廣東省發改委發布《廣東省2021-2022年度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補貼資金審核情況公示(第一批)》。有6家企業188輛氫車通過審核,核定補貼資金共有5634萬元。從補貼金額以及核定車輛數來看,雄川氫能科技(廣州)有限責任公司獲得了3300萬元的補貼資金、核定車輛數為100輛,均位列第一。
企業動態
1、隆基綠能在2023電解水制氫中標項目市場中名列榜首
近日,隆基綠能在互動平臺表示,截至2023年12月中旬,中國2023年電解水制氫中標項目市場規模達934.89MW,國內TOP3企業市占率高達68%。其中,隆基氫能以24%的國內市場份額名列榜首。此外,電解槽單槽產氫量達到3000Nm3/h,為國內規模最大,牢牢占據行業“C位”。
2、300億元!中能建又一風光氫氨醇一體化項目簽約
1月29日,哈爾濱市雙城區人民政府與中能建氫能源有限公司就“哈爾濱市雙城區風光氫氨醇一體化項目”舉行簽約儀式。中能建氫能源有限公司擬投資300億元,在雙城區建設風光氫氨醇一體化項目,涵蓋制氫、加氫、氫能化工、氫能裝備全產業鏈條,可完善哈爾濱市氫能全產業鏈建設。
3、氫藍時代與中興資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1月29日上午,深圳中興資本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中興資本)與氫藍時代在深圳市中興通訊研發大樓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在氫能源發電及儲能、氫能備用電源、產業園區氫能利用、氫燃料電池智能整車以及資本運作等領域開展全方位戰略合作,共同打造氫能利用合作新典范。
行業大勢
1、2023全球清潔能源投資達到1.8萬億美元:氫能投資增長兩倍
1月30日,BNEF發布《2024年能源轉型投資趨勢》報告。2023年全球低碳能源轉型投資激增17%,達到1.77萬億美元。同時,該報告發現電氣化運輸現在是能源轉型支出的最大領域,而氫能、儲能等新興領域的轉型投資也出現了強勁增長,而氫能投資同比增長兩倍。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最大的投資國是中國,2023年投資額為6760億美元,相當于全球投資總額的38%。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應用的拓展,中國氫能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根據預測,到2024年,中國氫能市場規模將達到數千億元。
2、"氫涌"兆瓦級PEM電解槽入選2023年度國家能源行業十大科技創新成果
1月30日,國家能源局公布了2023年度能源行業十大科技創新成果,氫能方面僅有一項創新成果成功入選。這一成果是由國氫科技聯合其子公司長春綠動、武漢綠動共同完成的“低能耗兆瓦級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裝置”。
3、億華通:燃料電池成本已經降至2000-3000元/kw
億華通1月31日發布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近幾年在燃料電池技術不斷進步的前提下,燃料電池成本已經大幅下降,從之前1萬元左右/kw下降到2000-3000元/kw的水平,隨著燃料電池應用規模的進一步擴大,燃料電池成本將會繼續下降。
4、烏蘭察布10萬噸/年風光制氫一體化項目制氫廠部分正式獲批
1月31日,根據內蒙古自治區投資項目在線審批辦事大廳公示,烏蘭察布10萬噸/年風光制氫一體化項目制氫廠部分已正式獲批,項目總投資59.4億元。烏蘭察布10萬噸/年風光制氫一體化項目制氫廠部分主要包括新建25個制氫廠房,每個廠房各配置8套電解槽,共計200套1000Nm3/h堿液電解槽電解水制氫裝置。
國際視野
1、意大利助力工業巨頭從化石燃料轉向綠氫
近日,意大利獲批可發放5.5億歐元(約合5.96億美元)的直接補助,用于支持工業巨頭從化石燃料轉向為化學原料和能源的綠氫。該筆補助歐盟將在2025年底前發放,溫室氣體排放量必須至少減少40%,或能源效率相比當前水平提高20%。同時,歐盟委員會發言人表示,該措施旨在激勵投資于運行在可再生氫氣設備,必要時結合電氣化。
2、Stellantis集團正拓展氫燃料電池車型陣容
近日,Stellantis集團旗下的“Stellantis Pro One”商用車業務單元正擴大其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生產能力。該集團將擁有八款自行生產的氫燃料電池版中型和大型廂式貨車。早在2022年,Stellantis集團就宣布將投資其Hordain工廠,每年生產多達 5,000 輛氫燃料電池汽車。投資1000萬歐元后,標致Expert、雪鐵龍Jumpy 和歐寶Vivaro 的氫動力版本開始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