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解制氫領域,相較于其他技術,陰離子交換膜(AEM)電解技術因其強大的動態響應能力、更低的設備成本和超高的效率,展現出其極高的競爭潛力。清能股份最新研發的AEM電解槽,已實現42kWh制取一公斤氫氣的超低能耗。
眾所周知,AEM電解槽在低電壓下運行能夠達到很高的效率,然而由于穩定性和低電流密度(從而影響產量)的操作條件,AEM電解設備不適合大規模部署。通過不斷革新技術,清能股份的科學家們已經驗證AEM電解槽在實驗室條件下以0.35A/cm2的電流密度和1.56V/cell的電壓下穩定運行。這一電流密度與商用堿性電解槽相近,但通過顯著降低工作電壓使電解槽效率高出20%。
在此次AEM的技術創新中,清能股份發明了一種新型電極結構(專利申請中),具有高比表面積和優異的穩定性。同時,將銥和鈦從電解槽設計中剔除,替換使用低成本、儲量豐富的材料。清能股份全新 AEM電解平臺能夠實現大批量生產,助力全球能源轉型的綠氫設備需求。
清能股份計劃在2024年底推出新型兆瓦級高效率的AEM電解槽。
清能股份依托20多年來在燃料電池及電解制氫方面的技術積累及批量化交付經驗,現已自主開發了涵蓋膜電極、雙極板等核心部件的技術平臺和自動化產線,年產能超過1.2GW,并已具備為全球綠色氫能客戶提供成本可控的氫能一體化設備解決方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