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您看來,中國氫能要形成完整產業鏈,其產業發展面臨哪些痛點?上述難題的解決路徑又是什么?
胡華利:近年來,中國開始加速氫能產業布局,全產業鏈格局初步形成。但目前中國氫能產業仍然處于發展初期,在氫能制儲運加用等領域均面臨諸多挑戰。在電解制氫裝備的產業化以及中重型氫燃料電池車輛產業化方面都有較大的成長空間。
在儲運方面,目前國內最成熟的仍然是高壓氣態儲運,但其儲氫密度較低且運輸半徑短。隨著氫能產業快速發展,下游應用場景逐漸豐富,對于氫能大規模應用的需求將逐漸增加。液氫儲運可以大幅提升儲運效率并降低儲運成本,同時液氫可以實現中長距離的氫能運輸,有利于進一步提升一定區域內氫氣的資源共享和應用水平。
在氫能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目前國內加氫站能有效進行商業加注的站點仍相對較少,而且現有加氫站的日加注能力主要分布于500-1000公斤的區間,后續隨著氫能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加注能力和效率更好的液氫加氫站等大型專用加氫站的優勢將會顯現,成為主流方式之一,助力氫能產業化發展。
記者:氫能產業鏈龐大復雜,在您看來,哪些環節最具發展潛力?
胡華利:氫能的產業鏈主要包括制氫、儲存和運輸、加注和應用等方面,從制氫到氫能利用的產業鏈中,儲氫的技術貫穿在整個產業鏈中,成為控制氫氣成本的重要環節。我們提供氫能“制-儲-運-加”全產業鏈的解決方案,助力客戶實現氫能的示范運行和商業化應用。
空氣產品公司有全球最大規模的氫氣液化產能,日產近200噸。在液氫的制儲運加領域在全球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大幅提升了氫能使用效率并降低使用成本。
未來發展重點是液氫和無碳氫
記者: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給空氣產品公司的氫能業務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
胡華利:中國制定了“雙碳”目標,能源轉型勢在必行,氫能發展成為熱點,備受各級政府、眾多企業和廣大公眾的關注。氫能是空氣產品公司的兩大支柱產業之一。“雙碳”目標為我們在內的氫能企業帶來了很多機遇。
首先是助力氫能產業鏈的建設和發展。空氣產品公司在全球氫能領域有65年的豐富經驗,在氫能全產業鏈擁有豐富的經驗,涵蓋生產、儲存、運輸、液化和應用各個方面。
其次是在商用液氫項目的先行先試。目前,我們正在浙江嘉興海鹽投資建造國內首個世界級商用液氫工廠,在政府及伙伴的支持下,我們共同克服了先行先試項目的各種挑戰以及疫情影響,預計明年投產。同時,我們也一直在參與促進氫能產業發展的相關團體標準的制定工作,為液氫儲存和運輸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設立更高的專項技術規范。
服務中國35年來,空氣產品公司非常榮幸地參與并支持國內多個氫能示范和先行項目,其中包括在2022北京冬奧會、2011深圳大運會、2010亞運會和2008北京奧運會上推動氫能這一清潔能源的應用;在山東的首座自有加氫站,助力“氫進萬家”示范工程的實施。
記者:作為首批進入中國的跨國氣體公司,空氣產品公司在氫能領域下一步的布局發展的重點是什么?
胡華利:我們將繼續深化空氣產品公司與各地政府及伙伴的合作關系,以支持各方在清潔能源轉型上的協同發展。我們將重點發展液氫、低碳和無碳氫等。
液氫方面,空氣產品公司在液氫的制儲運加領域在全球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液氫的運用有利于提升氫能使用效率和降低使用成本。我們在嘉興海鹽建造的中國首座世界級商用液氫工廠明年投產后,可以全面服務于周邊的高端制造業,并供應快速發展的氫能交通市場。此外,作為全球超大型氫能綜合項目的先行企業,我們期待把世界級低碳及無碳技術和方案,把無碳氫產品帶到中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