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陜西省科技廳發布對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 第766號建議的答復函。
答復函件指出,圍繞光子、氫能及儲能、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智能網聯汽車、第三代半導體等新賽道,布局建設概念驗證中心,加速挖掘和釋放基礎研究成果價值,加快推動實驗室成果與應用場景深度融合。圍繞能源化工、航空航天、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等優勢產業,依托科技領軍企業建設中試基地,鼓勵科技領軍企業與上下游企業、高校院所,共同組織實施關鍵共性技術成果中試熟化。
詳情如下:
對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 第766號建議的答復函
陜科函〔2024〕115號
您提出的《關于進一步扶持科技成果轉化的建議》(第766號)已收悉。首先,感謝您對我省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關注與支持。近年來,我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推進和完善“三項改革”,科技成果加速轉移轉化。截止2023年底,科研人員成立科技成果轉化企業1051家,477名科研人員憑借成果轉化貢獻晉升職稱,典型經驗獲得國務院第九次大督查通報表揚。全省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21874家,同比增長37%;有效期內高企1.61萬家,同比增長33%;技術合同成交額4120億元,同比增長34.9%。全省新增上市企業7家,科創板、北交所上市(過會)企業分別達到15家和5家,位居西部前列。
一、開展的相關工作
一是成果轉化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推廣實施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技術轉移人才職稱評定、橫向課題結余經費出資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圍繞“技術托管”“先使用后付費”“先投后股”等創新舉措,制定方便試點單位、科研人員享受政策紅利的配套指引和操作指南,有力破除了體制機制障礙,全面激活了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的積極性。發揮“小路演大平臺”作用,建立線上線下常態化路演對接機制,舉辦各類路演活動416場,推介發布項目5839項,累計融資超過40億元。截至今年6月底,試點單位擴大至156家,單列管理科技成果累計達到9.3萬項、完成成果轉移轉化2.5萬項,科研人員領辦創辦企業1572家,576人憑借成果轉化貢獻晉升職稱。2023年,全省就地轉化的技術合同項數和成交額占比,分別比2022年提高了11.1和4.5個百分點。
二是成果轉化平臺不斷助力。省科技廳依托陜西科控集團、西安太乙電子有限公司、中國重型機械研究院、輕工業西安機械設計研究院、中電科三十九所、陜煤化工研究院等單位,圍繞半導體先進制造與應用、電子元器件、金屬先進成形技術與裝備、鎂基新材料、氫賦能零碳智慧能源、特種電子裝備柔性、先進能源化工材料等領域布局建設10個中試基地。目前,各中試基地聯合高校、上下游企業,深度挖掘釋放“三項改革”政策紅利,集成熟化、二次開發了一批科技成果。中電科三十九所熟化開發的某型號產品,實現了全球多媒體衛星系統阿爾法衛星A星、B星剛性太陽電池陣機構的成功應用。陜西煤化工集團開發的超低溫-超高功率電芯,成功實現-50℃冷啟動、-20℃充電性能,5C充放電4000次循環壽命,具備55C超大功率放電性能,性能指標行業領先。 三是科技金融更加有力。陜西省政府貫徹科技部、財政部關于設立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的總體要求,批準設立了由省科技廳主導管理的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截至2024年3月底,引導基金到位資金總額為5.592億元,設立子基金21支,子基金認繳規模超過48億元,累計投資科技型企業390家,投后市值超500億元。在投企業中主板、科創板、創業板企業上市6家,進入上市輔導企業5家,162家企業完成再次融資。
二、工作打算
一是持續釋放科技成果轉化政策紅利。陜西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拓面擴量提質增效,不斷提升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2024年力爭試點單位超200家。陜西將加快推動“三項改革”向醫療衛生機構、軍工科研機構、國有企業等延伸,爭取國家相關部委支持中央在陜單位適用“三項改革”政策。同時,省科技廳將進一步梳理改革推動過程中的難點、堵點、痛點問題,抓緊起草制定新版“三項改革”政策。將探索職務科技成果“全部賦權”、建立職務科技成果限時轉化機制、搭建職務科技成果轉化“一站式”平臺等創新性政策,新遴選一批綜合試點單位,努力形成更多新模式新經驗新做法。著力于“需求端”和“供給端”共同發力,省科技廳將在秦創原產業創新聚集區分領域布局建設一批公共性、開放性、市場化運作的概念驗證中心、中試基地和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加速科技成果二次開發、工藝驗證和中試熟化,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及時高效地應用到具體項目和產業鏈上。陜西將進一步加強科技、教育、財政、審計、人社等部門聯動,加強科技、產業、人才、金融等配套政策之間的銜接協同,聯合開展政策指導、調研跟蹤、評估評價等,協調解決改革過程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形成推進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的合力。
二是積極推動成立科技成果轉化基金。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我省創新基金重點關注“從0到1”階段,引導投早、投小、投科技要求,省科技廳在省級層面積極謀劃設立較大規模的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吸引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科技成果轉化高效匯聚,為早小科創企業盡可能多地提供長期資本支持,帶動各類社會資本進入早期投資領域,打通“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目前,已向省財政廳提出設立“陜西省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的請求建議。“陜西省科技成果轉化基金”(以下簡稱“基金”)定位為政策性基金,作為陜西省政府投資引導基金的子基金,主要聚焦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三項改革”科技成果轉化和西安“雙中心”建設中研發、孵化的高精尖領域初創型實體企業和未來產業項目,以直接股權投資方式專注于“投早投小投科技投人才”,補位市場化基金不足,支持我省早期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投資精準配合省科技部門政策,聚焦原始創新、技術源頭,優先收獲前沿科技成果。預計在投資期內,每年可實現項目投資100-120項,投資金額2億元。按照10億元總規模,5年投資期測算,將累計支持1000余家科技企業(合并計算平臺類投資的傳導作用)。以財政出資、部門主導、市場化運作形式,政策支持+基金投資解決科技成果轉化最初一公里問題,緩解社會資本對早期科技型企業“不敢投、不會投、不能投”的困境,源頭培養科技型企業。
三是加快培育認定一批概念驗證和中試平臺。圍繞光子、氫能及儲能、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智能網聯汽車、第三代半導體等新賽道,布局建設概念驗證中心,加速挖掘和釋放基礎研究成果價值,加快推動實驗室成果與應用場景深度融合。圍繞能源化工、航空航天、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等優勢產業,依托科技領軍企業建設中試基地,鼓勵科技領軍企業與上下游企業、高校院所,共同組織實施關鍵共性技術成果中試熟化;支持開展“人工智能+”、醫工交叉等跨行業跨領域的技術成果中試。到2026年底,培育認定60個概念驗證中心和中試基地,開展500項概念驗證、500項中試熟化服務,推動300個新產品上市,孵化200家科技型企業,形成具有陜西特色的科技成果轉化模式,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今年計劃布局建設10個概念驗證中心、10個中試基地。
我們將積極探索促進我省科技成果轉化的新模式、新路徑、新政策,也再次感謝您對我省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支持與關心!
陜西省科學技術廳
2024年8月12日
(聯系人:董欣 電話:029-81294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