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國家能源集團寧東可再生氫碳減排示范區一期項目清水營制氫廠的合格可再生氫順利并入寧夏煤業烯烴二分公司煤制合成氨裝置,全線打通電-氫-化系統,實現了集團首個萬方級光伏制可再生氫與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煤制油項目的成功貫通。至此,國家能源集團進一步拓寬了氫能耦合煤炭、化工、鐵路、航運、交通和銷售等應用場景,氫能“產供銷”全流程一體化和商業化產業生態已走在全國最前列。

作為國家重點研發課題“國重5.1煤電與新能源綜合調節及系統優化運行關鍵技術”的配套示范項目,清水營制氫廠利用12萬光伏供電,光伏堿性電解水工藝制取氫氣,所制氫氣經純化、加壓通過管道成功輸送。所輸送的氫氣作為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煤制合成氨項目制備原料氣,替代部分灰氫原料,在高溫高壓催化條件下與氮發生反應參與氨的合成,填補我國光伏制可再生氫耦合煤制合成氨系統運營的空白,實現煤化工可再生氫耦合示范,有效推動寧東基地灰氫轉綠、以氫換煤、綠氫降碳,開啟綠色氫能產業鏈的安全高效運營新模式。


寧東可再生氫碳減排示范區項目由國家能源集團國華投資公司(氫能公司)寧夏分公司建設,一期總投資約38億元,包含50萬千瓦光伏、12萬千瓦制氫光伏,2座制氫規模共2萬標方/小時的制氫廠,2座加氫規模共4000公斤/天的加氫站,年產氫氣約4508.6噸。二期項目包含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氫能技術”1.1專項“十兆瓦級堿性-PEM混合制氫系統關鍵技術與示范”項目配套示范工程,其中規劃建設1697噸/年制氫廠,計劃2025年建成。該項目打造了國家能源集團首例純可再生能源制氫、綠色氫能耦合煤化工示范項目,也是寧夏第一個氫能全產業鏈創新生態項目和國內首例集可再生氫“制儲輸運加用”及氫氣品質檢測為一體的氫能全產業鏈創新生態項目。同時,該項目是《中國綠色氫能發展路線圖》基礎設施板塊中唯一被收錄的綠色氫能典型案例。投產后,平均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83.64萬噸,運營期25年二氧化碳減排量約為2091萬噸,對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當地能源產業轉型升級、助力國家碳中和目標實現具有重要示范意義。

為進一步拓寬耦合氫能多元應用場景,國家能源集團充分發揮“煤電路港航”和“煤電油氣化”一體化優勢,已打造形成獨具特色的“國能綠氫”和“國能氫創”發展模式。作為涉足氫能最早的能源骨干央企,國家能源集團加速推進重塑 “煤火風光水、化油氣氫核等能源譜系+物流貿易金融支撐+產學研融通”的綜合現代化產業發展新格局,加大氫能戰新產業培育孵化力度,構建起“綠色氫能產業鏈”和“氫能創新服務鏈”體系,在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和能源金三角布局了一批綠色氫氨醇項目,加快拓展規模化綠氫及氫基燃料基地,在化工減碳、氫能交通、鐵路機車、海洋氫能等集團各板塊開展示范應用。其中,河北萬全油氫電“三位一體”綜合能源站實現可再生氫“制儲輸用”全鏈條一體化運營,全球首臺耐低溫型自動加氫機器人實現給重載鐵路氫動力機車加氫,寧東可再生氫碳減排示范區一期項目依托“國能e商”開創全球可再生氫數字化平臺銷售先河,聯合上海市共建綠色氫基產品交易平臺,國內首艘萬噸級甲醇雙燃料電力推進散貨船“國能長江01”完成燃料加注,聚焦重大示范工程、重大科技攻關、重要產業生態和重要國際(市場)合作,融通起氫能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和經濟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