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氫車出行•佛山南海燃料電池乘用車示范推廣項目(以下簡稱“南海氫車出行項目”)在南海丹灶海德利森加氫站啟動,計劃在未來三年建成3座以上70兆帕加氫站、推廣500輛以上燃料電池乘用車。同日全國首批70兆帕商業化加氫站同步投入運營。這標志著佛山南海區穩步推進氫能在交通領域的示范應用開始從商用車延伸至乘用車,為加快探索形成有效的氫能商業化發展路徑方面又邁出堅實一步。

參加此次啟動儀式的燃料電池乘用車有9輛搭載了廣東濟平催化劑的上汽大通燃料電池商務車,以及85輛豐田第二代MIRAI燃料電池乘用車。南海氫車出行項目是一個開放的平臺,未來將會吸納更多的國內外乘用車整車企業參與,積極探索燃料電池乘用車商業化運營模式,滿足公務用車、租賃用車和共享出行等多場景綠色出行需求,加速燃料電池乘用車商業化進程,打造具有南海特色的燃料電池乘用車示范推廣應用樣本。

同時,全國首批70兆帕商業化加氫站之一、南海首個70兆帕商業化加氫站——海德利森丹灶加氫站也在今天正式投運。該加氫站原設計35兆帕并預留了70兆帕的加氫能力,日加氫(12小時)2000公斤,正式建成投運后,將擁有2000公斤的35兆帕和500公斤的70兆帕雙等級氫氣日加注能力,可為燃料電池乘用車、商用車等氫能車輛提供加氫服務。海德利森70兆帕商業化加氫站的投運,解決了燃料電池乘用車用氫難題,為南海燃料電池乘用車商業化運營提供了堅實的能源保障。
南海氫車出行項目由佛山市南海區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丹灶鎮人民政府、華南氫能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英美資源貿易(中國)有限公司、廣東海德利森一氫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佛山市南海區華南新能源汽車產業促進中心等多方共同參與,得到了廣東濟平、廣東清能、廣汽傳祺、上汽大通、東風汽車、廣東時利和等多家企業的支持協助。
近年來,在“雙碳”背景下,發展氫能成為我國的戰略,氫能行業迎來了突破性發展,南海籍十多年發展氫能的先發優勢,在氫能產業多點用力,全力打造中國氫能產業第一區。今年2月,南海區氫能產業集群作為全國唯一的氫能產業集群,成功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認定評審的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今年5月,在世界氫能技術大會上,南海區被中國機械聯合會授予“中國氫能產業之都”稱號。
燃料電池憑借能效高、零排放等能源優勢,可助力交通運輸領域實現深度脫碳。南海作為廣東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的核心區域,自2017年起南海區在公交、環衛、物流、渣土運輸、乘用車等交通運輸領域開展了全方位的推廣應用,到目前為止累計建成加氫站14座、在建加氫站1座,推廣燃料電池車輛合計1025輛,累計里程約3600萬公里。目前正不斷向船只、有軌電車、兩輪車方面拓展。南海規劃了30個加氫站,目前已建成14個,在建1個,加氫網點覆蓋全區7個鎮街,是國內商業化加氫站數量最多、加氫網絡最完善的地區。南海參與了科技部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促進中國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發展項目”和科技部4.5課題,成為全國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的典范。
今年是廣東省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的第二年,為了響應示范城市群在“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關鍵零部件研發產業化”和“氫能供應”三部分的指標要求,以及南海區推進氫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的推廣目標,南海區政府和氫能企業都在努力調動相關資源,加大研發力度和投入資金。在示范過程中將結合多種商業模式,采取租賃與購車結合方式,在商務場景、短途出行、大型會議接送等多場景使用燃料電池乘用車,不定期舉行零碳出行推廣活動,擴大氫能車在零碳出行方面的影響力,持續推進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早日進入商業化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