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產業發展的第一步是實現制氫技術的成熟應用,全新的綠氫需求場景正在呼喚電解制氫設備變革新生。海德氫能自成立之初,即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基于綠氫場景下的氫能解決方案。2022年8月,海德氫能推出了顛覆行業的標準化帶壓堿性電解制氫系統“氫舟”?;?ldquo;綠電+綠氫”能源模式特性,“氫舟”以其出色的產品和技術革新,適配綠氫行業新場景。
制氫效率行業領先
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海德氫能首席科學家歐陽明高院士披露的數據,“氫舟”系統的產氫效率和綠電適應性等關鍵指標均遠高于目前行業平均水平,為行業的蓬勃發展注入“強心劑”。

▲歐陽明高院士在上海氫能與燃料電池大會(FCVC)介紹海德氫能“氫舟”系統
電解水制氫系統擁有兩大核心指標:制氫效率和綠電適應性。在制氫效率方面,“氫舟”直接將整個行業的制氫效率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具體來看,氫舟實現了3.98kWh/Nm³的實測電耗,制氫效率可達80%以上。若綠電價格在一度電兩毛錢,氫舟制綠氫的成本與灰氫在同一水平。從綜合水平來看,氫舟的額定直流電耗在4.0-4.3kWh/Nm?范圍內,也遠低于4.3-4.8kWh/Nm?的行業平均指標。
“氫舟”的極低電耗為電解水制氫的商業化進程按下了快捷鍵,有望引領整個制氫行業的發展。
風力和光伏發電的不穩定性需要制氫系統能夠擁有高電堆動態性能,以及系統級的控制能力,從而有效跟蹤綠電的出力變化。因此,綠電適應性也是電解水制氫系統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實現大規模應用的關鍵。在綠電適應性方面,“氫舟”大幅超過行業水平。
動態性能方面,“氫舟”實測性能實現20-110%的負荷范圍,較行業內平均水平范圍更寬,系統加/減負荷速率可達5%/s,較行業平均水平有明顯提升,具備更強的綠電適應性。
成為“超級制氫系統”
“氫舟”能夠突破傳統電解技術路線面臨的性能瓶頸,是海德氫能通過正向研發設計,推出新一代方形插片式帶壓堿性電堆,從系統層面上進行創新優化的先進性能結果。落實到產品上,海德氫能在標準化單片、電堆和系統控制等三個重要模塊的共同發力,首創插片式帶壓電解制氫系統,最終鑄就了“超級制氫系統”氫舟。
標準化單片層面,在單片有效反應面積趨于增大的行業趨勢下,單片內的多物理場一致性是提升制氫效率的關鍵。海德氫能使用了30多種隔膜與電極做匹配組合,并對測試結果的各類過電勢進行拆解分析,經過10000+小時的優化設計與運行驗證,終于找到了目前主流商業化隔膜與電極的最優組合,并開發出了方形標準化云帆單片。
“相比傳統的圓形電解單片,方形標準化云帆單片可以在單片層面提升多物理場的均勻性和一致性,電解反應更加均勻高效。” 海德氫能副總經理胡駿明博士在上海舉辦的氫能與燃料電池大會(FCVC)論壇上如此解說。

▲海德氫能“氫舟”系統生產基地
插片式設計的電堆層面,基于標準化的方形制氫單片,“氫舟”通過更加先進的整堆成組工藝,實現了帶壓電解槽的近零極距和超過300多個制氫單片的整堆一致性,抑制了寄生電流,最大限度地還原實驗室可實現的極高制氫效率。此外,海德氫能的插片式結構帶壓電堆設計,可以在12小時內便實現對單片的原地更換,大大降低了運維成本這一項隱性支出。因此,這種電堆技術架構不僅大幅提高了制氫效率,還有效降低了后期的運維成本,實現了“一箭雙雕”。
系統控制層面,基于“氫舟”產品插片式的設計,海德氫能集成了自主研發的智能單片巡檢技術。該技術可以實現每個單片性能的實時性能監控和優化反饋,實現制氫過程中每個單片的實時監測與狀態管理。
面向綠電制氫工況,海德氫能還引入了先進的智能傳感和控制技術,實現快速變負載工況下的溫度穩定和壓力穩定,在保障制氫系統安全性的同時,實時優化工作參數,提升綠電制氫綜合效率。
基于業內領先的制氫效率和綠電適應性,海德氫能構建起了完善的產品線和服務體系。氫舟可提供250KW-2.5MW一體化集裝箱、250KW-5MW單個可拓展電堆、20MW多并一集成系統等三種規格的制氫產品,覆蓋分布式電站和中大型集中式電站客戶的需求,并具備制氫系統研發、測試、生產、運維的全體系能力。
展望未來,氫能的國內外發展前景廣闊。海德氫能CEO姚昌晟博士說:“不論對于我們還是友商,都渴望開放合作,一起把行業建設好。”因此,海德氫能將秉持“綠色發展、利他為善、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理念,繼續不斷優化產品,堅持為行業和客戶提供安全、高效、智能的綠氫解決方案。
目前,海德氫能已在南京設立研發中心和制造基地,在鄂爾多斯設立中試基地,在北京和德國分別設立辦公室和代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