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國簽約、獲批及公示的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數量為74個,合計規劃投資規模4703.6億元,可再生能源制氫產能已突破6萬噸/年。其中,我國堿性電解槽技術領跑全球,PEM、SOC、AEM電解槽仍處于跟跑階段,生物質制氫部分商業化示范還集中在小試中試階段,光催化制氫雖然實驗室階段已然成熟,但距離商業化仍有一段距離。
氫基衍生物如綠氨和綠色甲醇是綠氫消納的主要途徑。受終端需求旺盛和能源貿易轉型影響,氫基衍生物憑借其高效儲氫、儲存和運輸成本相對較低等優勢,備受市場青睞。巨大的市場潛力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參與,推動了可再生能源制氫下游產業保持高速發展態勢。然而,該領域仍面臨諸多技術挑戰,亟需突破性創新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確保安全性。
DT新能源特定于2024年7月11-12日于江蘇省鹽城市舉辦“2024(第四屆)可再生能源制氫產業發展論壇”,以綠色化工與綠色燃料為出發點,圍繞可再生能源制氫與多元電力轉換體系(Power to X),聚焦光催化制氫技術、電化學制氫技術與材料(AWE/PEMWE/AEMWE/SOEC)、生物質制氫(熱化學轉化/微生物發酵)技術、風光氫儲氨醇一體化項目、海水制氫、氫電耦合、以氫換煤、綠氫煉化、能源與水資源協同利用以及產業鏈發展生態系統和投資機會等專題,邀請行業內頂級專家和產業鏈上下游代表性企業進行廣泛交流,推進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與深度合作,助力厚植新質生產力。
組織機構
指導單位:鹽城市科學技術局
主辦單位:DT新能源
協辦單位:上海市氫科學技術研究會、天府永興實驗室
承辦單位:寧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大會顧問:毛宗強,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教授、國際氫能協會副主席
楊福源,清華大學長聘教授,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教學委員會副主任
媒體支持:DT新材料、液態陽光、DT氣體分離、DT新型儲能與電池、生物基能源與材料、海洋清潔能源資訊、DT半導體、氫能和燃料電池、北極星氫能網、氫啟未來網、潔凈煤技術、興氫園、低碳化學與化工、科泰催化、催化計、能源技術情報、氫眼探索
主要議題
主題方向一
可再生能源制氫應用場景與下游耦合(Hydrogen-to-X)
1.“以氫換煤”助力煤化工行業脫碳
2.氫電耦合與電力系統融合協作(傳統電網/新型電力系統)
3.綠氫煉化推動石化行業深度減碳
4.液態陽光示范項目
5.風光氫儲氨醇一體化產業示范項目
6.光儲氫熱綜合應用示范項目
7.氫冶金產業示范項目
8.直接電解海水制氫技術
9.零碳產業園解決方案
10.氫安全與風險防控
主題方向二
可再生能源制氫產業機遇與挑戰
1.政策與標準:政策法規、碳市場體制與技術成熟度,及其對綠氫產業的影響與指導
2.全球技術動態:國內外關鍵技術發展、研發重點、現狀及其工程化與產業化的途徑
3.應用價值與市場前景:綠氫的應用價值、現狀與未來前景評估,以及綠氫如何形塑能源市場
4.產業發展趨勢:產業格局、規劃及產業鏈內的投資機遇探討
5.科學創新前沿:最新科學研究與技術突破展望
主題方向三
高效制氫系統、部件與核心技術
1.波動能源工況下氣液兩相流觀測與極板結構優化
2.兼具高活性與高穩定性的關鍵催化劑開發
3.低成本雙極板材料和表面處理工藝開發
4.低成本、輕量化非金屬極框開發及應用
5.噴涂工藝與涂布技術
6.高性能、低成本、均一性MEA開發
7.高性能改性密封墊片開發與高溫密封技術
8.零間隙方形電解槽開發及應用
9.PPS織物型隔膜親水改性技術與復合隔膜開發
10.頻繁啟停瞬變下PEM耐用性提升策略
11.高耐用性和高性能AEM開發
12.SOEC性能與耐久性提升策略
13.高效產氫菌種與高效連續流反應器開發
14.高性能的廉價載氧體制備
15.大規模制氫智能控制與運行優化技術
16.高效制氫電源解決方案(晶匣管/IGBT)
主題方向四
可再生能源制氫關鍵技術(Power-to-Hydrogen)
1.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技術(光催化/光熱催化/光電催化制氫)
2.堿性電解水制氫技術
3.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技術
4.陰離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技術
5.固體氧化物電解水制氫技術
6.發酵法生物制氫技術(厭氧發酵高值化利用)
7.生物質熱化學制氫技術(超臨界水氣化/化學鏈制氫)
產學研嘉賓陣容強大,橫跨行業各領域。
不容錯過的行業洞見,敬請期待!
舉辦時間:2024年7月11-12日
舉辦地點:江蘇·鹽城
會議宗旨:圍繞可再生能源制氫與多元電力轉換體系(Power to X),邀請行業內頂級專家和產業鏈上下游代表性企業進行廣泛交流,推進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與深度合作,助力厚植新質生產力。
會議形式:大會報告+圓桌對話+學術成果展示對接+展位交流+需求對接+企業參觀

創新交流
科研成果展示墻
為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本屆論壇收集再生能源制氫領域科研團隊及企業創新科技項目,并于現場設置科研成果展示墻。
供需對接
本屆特針對可再生能源制氫產業所涉及的科研機構及研究院、企業、政府和第三方服務機構等的群體,推出“供需對接收集表”。
供需對接報名
*更多同期活動,敬請期待
會議注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