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2022中國(嘉興)氫能產業大會”在嘉興隆重召開。大會以“持續優化區域產業生態 開啟氫能合作新篇章”為主題,由嘉興市人民政府和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共同舉辦,與政府、學界、業界共同探討長三角深化氫能區域合作的新篇章。國鴻氫能科技(嘉興)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志祥受邀出席并發表主旨演講,以下為嘉賓觀點摘要。
1. 氫能要啃硬骨頭
在“雙碳”大背景下,氫能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前,在交通領域鋰電池已經廣泛應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汽油機的排放問題。不過,值得關注的是,公路運輸占運輸總量70%以上,運輸車輛的柴油機排放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氫來源廣泛,通過電化學驅動車輛將成為公路運輸減排重要的解決方案。
當前針對氫燃料電池的政策支持主要集中在重載交通上。國家五部委針對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發布以獎代補政策,對于中長距離、貨運、重載等場景給予了更加優惠的政策,讓氫燃料啃鋰電池啃不了的硬骨頭。在此背景下,氫燃料電池近幾年的發展重點集中于交通尤其是氫能重卡領域。
作為國內最早從事氫燃料電池開發的企業,國鴻氫能從2015年成立之初,就致力于燃料電池的產業化商業化進程,保有量50%,隨著氫能重卡在全國各地區的投放及示范應用,氫能重卡已經成為目前氫能行業最重要的應用場景之一。目前,搭載國鴻氫能產品的重卡已經得到了商業化運營,場景涵蓋了礦山、港口、碼頭以及干線物流。
2. 氫燃料電池重卡的關鍵問題
解決重卡問題必須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是燃料電池的功率問題。目前我們氫燃料電池作為重卡應用的主力機型為100-120千瓦的功率等級,從重卡特別是作為干線物流運輸的重卡動力需求來看,功率需要達到200-300千瓦,峰值功率達到300千瓦以上。因此,未來燃料電池發動機功率起碼要達到200千瓦以上,才能滿足重卡在公路干線運輸上的功率需求。
第二個重要問題是成本的問題。國內氫燃料電池成本已大幅度降低,但未來為了滿足干線物流運輸的大規模商業化推廣,燃料電池需要和柴油機的全生命周期成本進行競爭。當前,一臺重卡的柴油機為幾萬元,在同等情況下,以10萬臺量級的銷售規模測算,氫燃料電池終端市場售價每千瓦可低于1000元,因此在實現規模化后,燃料電池成本或將與柴油機相當。
第三個重要問題是規模化問題。當前燃料電池行業尚屬于商業化爆發的起步階段,行業平均成本的下沉尚需要產銷規模化的支撐。如上所述,當真正達到一定的生產量級的時候,燃料電池成本一定可以做到和柴油機相競爭。
國鴻氫能自設立以來致力于推動氫燃料電池的產業化以及商業化,于2020年10月發布自主知識產權的鴻芯G1電堆和鴻途系統,并突破式的帶動電堆單價進入“1”字頭時代,引起了業內的轟動。2022年,國鴻氫能發布了鴻芯GⅢ電堆和鴻途H系列系統,即面向重載應用的大功率電堆和發動機系統,單電堆功率可達到200千瓦,發動機雙堆額定功率可以到240千瓦,峰值功率可以到270千瓦。未來隨著在其他領域的需要,我們的產品有望實現360千瓦的功率,滿足船用或者軌道交通應用的需求。
3. 氫儲能大有可為
氫燃料電池不僅適用于交通領域,也可以作為儲能和分布式發電的重要載體。從儲能規模方面對比來看,1兆帕、1萬標方的氫儲能球形儲罐,儲氫量為9噸,用燃料電池發電可達150兆瓦時以上,其球罐直徑為30米,占地面積大約900平方米。鋰電池如果達到150兆瓦時的儲能,需要75個2兆瓦時的標箱,占地面積需要4000多平方米。盡管鋰電池儲能的效率可達到70-80%,而氫儲能的整體效率僅為30%左右,但是氫儲能也有鋰電池無比媲美的儲能優勢。所以未來氫儲能實現規模化技術路徑是可行的,也是當下氫能行業非常重要的發展方向。此外,也可以利用工廠的副產氫,同時實現供電和供熱,技術路線明確,經濟性突出,是國內外目前的重點方向。
國鴻氫能近期推出了最新一代固定式發電系統鴻源M160+系列,首套640千瓦固定式發電系統已經在陜西榆林裝機應用。下一步,公司也會在固定式發電及氫儲能領域持續發力,將下一代固定式發電系統拓展到單集裝箱2.56兆瓦的發電能力,通過模塊拓展實現靈活應用,滿足不同場景的發電的需求,并在提升整體效率的同時實現成本的降低。
在未來,國鴻氫能也將攜手上下游合作伙伴繼續開展氫能領域的合作,助推氫能重卡在嘉興更廣泛的應用,為“東方氫港”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