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氫能政策持續落地,多地發布氫燃料電池汽車相關發展規劃,促進產業快速發展。廣州日前發布的《廣州市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工作方案(2022-2025年)》中指出,到 2025 年,燃料電池汽車將達到規模化推廣應用,加氫站布局建設穩步推進,初步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氫能樞紐。
據川財證券指出,當前我國氫能產業政策的 "1+N" 體系已搭建完畢,各地政府加快步伐,未來發展目標清晰明確。在氫能五大示范城市群的推廣效應下,2022 年氫能各產業鏈條的規模持續擴大,產業化進程不斷深入。根據國家和各地方政府出臺的政策指引,下游整車應用場景的市場規模到 2025 年底存在約 3 倍的增量空間,預計 2023 年至2025 年整車產銷規模的增長速度將繼續加快。
市場人士預計,氫能大力發展下首先受益的環節有望集中在綠氫生產的關鍵設備——電解槽設備領域。在日益激烈的制氫設備市場競爭中,上海電氣在氫能源技術研發、系統集成等方面全面發力,已逐步構建出氫能“制”“儲”“加”“用”全產業鏈核心競爭力。
據悉,12月8日上海電氣制氫裝備下線暨上海氫器時代科技有限公司揭牌儀式在滬舉行。該公司是上海電氣布局氫能賽道的重要平臺,將基于在堿性與PEM電解水制氫領域的技術積累,向市場提供制氫產品及能源系統解決方案。
上海電氣表示,當前公司已下線的堿性電解槽產氫量達1500標方每小時,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單體電解槽的產氫量。上海電氣于2023年規劃了500MW的堿性電解槽產能,相當于能生產2000標方的堿性電解槽50臺;在2025年規劃了百兆瓦級產能的PEM產線,相當于能生產100臺200標方的PEM電解槽。
除了重點攻克低成本高性能電解槽裝備以外,上海電氣旗下多個產業板塊已積極布局了氫能“制、儲、加、用”全產業鏈核心裝備。未來,上海電氣將利用氫能全產業鏈的資源,以“抱團”的形式全面開拓市場。面向交通領域,上海電氣重點布局“氫能制儲加一體化站”;面向能化領域,重點布局“綠氫+碳捕集+綠色化工”;面向氫儲能領域,重點布局“綠氫+儲氫+摻氫燃機/摻氫鍋爐”;面向工業園區,重點布局“風光儲氫一體化+冷熱電氫綜合能源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