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上午10:00,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有關情況。
值得關注的是,這是我國官方首次發布國家級氫能產業規劃。勢銀能鏈認為,《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的出臺,是中國氫能產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標志著中國氫能產業進入“加速度時代”。
針對此次發布的《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勢銀能鏈整理亮點如下:
1.進一步明確了氫能的能源屬性、低碳屬性,是雙碳目標的重要手段
《規劃》明確,要牢牢把握全球能源變革發展大勢和機遇,加快培育發展氫能產業,加速推進我國能源清潔低碳轉型。
同時,《規劃》確定了氫能的戰略定位——
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氫能、電能和熱能系統融合,促進形成多元互補融合的現代能源供應體系。
氫能是用能終端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要加強氫能的綠色供應,推動交通、工業等用能終端的能源消費轉型和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綠色發展。
氫能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
2.多次強調安全,安全成為重中之重
《規劃》提出,把安全作為氫能產業發展的內在要求,建立健全氫能安全監管制度和標準規范,強化對氫能制、儲、輸、加、用等全產業鏈重大安全風險的預防和管控,提升全過程安全管理水平,確保氫能利用安全可控。重點發展可再生能源制氫,嚴格控制化石能源制氫。
加強氫能安全管理制度和標準研究,建立健全氫能全產業安全標準規范,強化安全監管,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部門安全監管責任,落實地方政府氫能產業發展屬地管理責任,提高安全管理能力水平。
推動氫能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和安全技術協同發展,加強氫氣泄漏檢測報警以及氫能相關特種設備的檢驗、檢測等先進技術研發。
積極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及時預警氫能生產儲運裝置、場所和應用終端的泄漏、疲勞、爆燃等風險狀態,有效提升事故預防能力。
加強應急能力建設,研究制定氫能突發事件處置預案、處置技戰術和作業規程,及時有效應對各類氫能安全風險。
3.強調了多元化示范應用,不再集中在交通運輸領域
有序開展氫能技術創新與產業應用示范,避免一些地方盲目布局、一擁而上。堅持點線結合、以點帶面,因地制宜拓展氫能應用場景,穩慎推動氫能在交通、儲能、發電、工業等領域的多元應用。
(一)有序推進交通領域示范應用立足本地氫能供應能力、產業環境和市場空間等基礎條件,結合道路運輸行業發展特點,重點推進氫燃料電池中重型車輛應用,有序拓展氫燃料電池等新能源客、貨汽車市場應用空間,逐步建立燃料電池電動汽車與鋰電池純電動汽車的互補發展模式。積極探索燃料電池在船舶、航空器等領域的應用,推動大型氫能航空器研發, 不斷提升交通領域氫能應用市場規模。
(二)積極開展儲能領域示范應用發揮氫能調節周期長、儲能容量大的優勢,開展氫儲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納、電網調峰等應用場景的示范,探索培育“風光發電+氫儲能”一體化應用新模式,逐步形成抽水蓄能、電化學儲能、氫儲能等多種儲能技術相互融合的電力系統儲能體系。探索氫能跨能源網絡協同優化潛力,促進電能、熱能、燃料等異質能源之間的互聯互通。
(三)合理布局發電領域多元應用根據各地既有能源基礎設施條件和經濟承受能力,因地制宜布 局氫燃料電池分布式熱電聯供設施,推動在社區、園區、礦區、港口等區域內開展氫能源綜合利用示范。依托通信基站、數據中心、鐵路通信站點、電網變電站等基礎設施工程建設,推動氫燃料電池在備用電源領域的市場應用。
在可再生能源基地,探索以燃料電池為基礎的發電調峰技術研發與示范。結合偏遠地區、海島等用電需求,開展燃料電池分布式發電示范應用。
(四)逐步探索工業領域替代應用 不斷提升氫能利用經濟性,拓展清潔低碳氫能在化工行業替代的應用空間。開展以氫作為還原劑的氫冶金技術研發應用。
探索氫能在工業生產中作為高品質熱源的應用。擴大工業領域氫能替代化石能源應用規模,積極引導合成氨、合成甲醇、煉化、煤制油氣等行業由高碳工藝向低碳工藝轉變,促進高耗能行業綠色低碳發展。
4.多次提到綠氫,綠氫迎來規模利好
《規劃》提出,到2025年,氫能示范應用取得明顯成效,清潔能源制氫及氫能儲運技術取得較大進展。建立以工業副產氫和可再生能源制氫就近利用為主的氫能供應體系。可再生能源制氫量達到10-20萬噸/年,成為新增氫能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二氧化碳減排100-200萬噸/年。
再經過5年,可再生能源制氫廣泛應用,有力支撐碳達峰目標實現。
到 2035 年,可再生能源制氫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明顯提升,對能源綠色轉型發展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研究探索可再生能源發電制氫支持性電價政策,完善可再生能源制氫市場化機制,健全覆蓋氫儲能的儲能價格機制,探索氫儲能直接參與電力市場交易。
5.提出推進固體氧化物電解池制氫
固體氧化物電解池(SOEC)技術可將水蒸氣高效電解為氫氣和氧氣,實現90%的電解效率,已成為近年高效制取綠氫的研究熱點。
本次規劃提出推進固體氧化物電解池制氫技術發展,將對SOEC與SOFC產業帶來積極影響。
6.提出了把思想、認識與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上來
充分認識發展氫能產業的重要意義,把思想、認識和行動統一 到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上來。
7.制儲運體系被多次提及,重要性達成國家共識
以安全可控為前提,積極推進技術材料工藝創新,支持開展多種儲運方式的探索和實踐。提高高壓氣態儲運效率,加快降低儲運成本,有效提升高壓氣態儲運商業化水平。
推動低溫液氫儲運產業化應用,探索固態、深冷高壓、有機液體等儲運方式應用。開展摻氫天然氣管道、純氫管道等試點示范。逐步構建高密度、輕量化、低成本、多元化的氫能儲運體系。
統籌布局建設加氫站,有序推進加氫網絡體系建設。堅持安全為先,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支持依法依規利用現有加油加氣站的場地設施改擴建加氫站。探索站內制氫、儲氫和加氫一體化的加氫站等新模式。
8.相關財政金融政策向氫能企業傾斜
發揮好中央預算內投資引導作用,支持氫能相關產業發展。加強金融支持,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性原則支持氫能產業發展,運用科技化手段為優質企業提供精準化、差異化金融服務。
鼓勵產業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等按照市場化原則支持氫能創新型企業,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支持符合條件的氫能企業在科創板、創業板等注冊上市融資。
9.提倡開展宣傳引導,打造發展氫能的良好輿論氛圍
深入開展宣傳引導開展氫能制、儲、輸、用的安全法規和安全標準宣貫工作,增強企業主體安全意識,筑牢氫能安全利用基礎。加強氫能科普宣傳,注重輿論引導,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推動形成社會共識。
10.強調開展國際氫能貿易的重要性
要積極開展氫能技術創新國際合作,促進氫能貿易。積極構建國際氫能創新鏈、產 業鏈。積極參與國際氫能標準化活動。
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探索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開展氫能貿易、基礎設施建設、產品開發等合作。加強與氫能技術領先的國家和地區開展項目合作,共同開拓第三方國際市場。
以下為《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全文(重點已用黃色底色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