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解氫用電秩序,氫氣再用氫氣驅動車輛,這不是瞎扯嗎?
咱們今天來聊聊氫能源的那些事!

目前中石化在制氫領域是處于領先地位的,是國內最大的氫氣生產企業,在去年產氫約 390 萬噸,占全國氫氣產量的11%。中石化投資近 30 億元,在我國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新疆地區,啟動了中石化庫車綠氫項目。
用太陽能發電,再制氫,這個時候就會有很多人問,為什么太陽能發電不能直接將發出來的電能并網,還要去制取氫氣,這還不是瞎扯?別急,聽我一一的講
第一,氫氣比電能是更好儲存的,眾所周知,電能存在低谷期,這部分的電大部分都白白浪費掉了。而制取之后的氫氣可以通過儲氫罐,我把它儲存下來,相當于將太陽能轉化,并且保存下來。
第二,光伏發電具有隨機性、波動性、階段性供電問題等等,發電量曲線不夠穩定,如直接接入電網,會加重電網調節負擔,嚴重的會造成電網的失穩。
利用光伏制氫,將不穩定的能量轉化為氫能儲存,能夠實現發電曲線平移。說人話就是能量平穩,減小電網的負擔。
這一套設備制取氫氣的成本是多少?雖然中石化這一套項目還未投產,但是目前光伏至新的成本大概是 1. 3 元每立方米, 2025 年有希望突破億元每立方米的大關。當然了,這還沒算上運輸、儲存和加氫站建設成本,但是相比之前居高不下的電解水制氫成本,光伏制氫的成本的確是降低了不少。
氫氣制取的成本解決了,那么到哪里去加氫?
早在去年,中石化在佛山建了油氫核建站,日加氫能力是 500 千克。根據國的最新消息,目前我國已經累計建成加氫站超過 250 余座,約占全球40%,占略世界第一。中石化在十四五期間規劃建設加清站、油清核建站 1000 座。
雖然相對于廣袤的國土來說依然是杯水車薪,但是在北京、上海和廣東等全國首批示范城市群加氫站的數量是能夠覆蓋需求的。在北京冬奧會上,大批次氫燃料汽車不斷的往返賽場之間接送運動員和工作人員,已經讓人看到了氫能社會的美好前景。
當然了,氫能的普及還面臨重重障礙,比如氫氣的運輸問題。國外已經普遍采用 70 兆帕氣態高壓儲氫,而我國還在普遍采用 20 兆帕的氣態高壓儲氫和場館拖車運輸方式,要占氫氣終端銷售價格的近一半。
如何降低氫氣的運輸成本呢?也是一大難題,中石化也在積極建設加氫管道。8年前,80石化氫氣輸送管線投入使用。中石化現已建成了 3 條氫氣長輸管線,未來還將建設更多的輸氫管道,大大降低氫氣的運輸成本。
國家相關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啟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工作的通知,同意北京、上海和廣東省城市群作為全國的首批示范城市群,啟動實施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工作,示范期為 4 年,已經從國家層面對氫能的發展進行了定調。
當下的氫能產業很像10年前的光伏,之前的光伏被很多人認為是個騙局,發電成本高,發電效率低。但是如今光伏的發電成本已經遠低于火電,而氫氣也是如此。
氫能對于維護國家的能源安全有著非一比尋常的意義。讓我們一起大膽期待氫能社會的到來。
2023年氫能源進入全新的一面,相關的公司面臨重新啟動:
一、長城汽車
已建成氫能技術中心,具備燃料電池汽車核心部件的測試、試制,以及整車集成與測試能力,計劃在2025年推出具備成本競爭力的大功率氫燃料電池乘用車,入股德國加氫站運營商H2 MOBILITY,開展氫燃料電池技術的開發。
二、南都電源
新源動力主要從事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及組件的研制生產,被國家授予“燃料電池及氫源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是目前國內燃料電池領域規模最大的企業。
三、美錦能源
已對氫能領域進行全產業鏈布局,旗下控股子公司飛馳汽車是全國最具規模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生產基地之一,具備新能源客車5000臺/年產能,實現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膜電極MEA規模化生產的企業鴻基創能,增資國內知名的燃料電池電堆生產商和國內全面的燃料電池系統供應商國鴻氫能。
四、龍蟠科技
在氫能源方向布局的產品有儲氫罐、燃料電池催化劑,通過先進的燃料電池技術為綠色交通、分布式發電、熱電聯供、制氫和加氫站等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由其建設的中國首個氫燃料電池自主技術產業化基地在六安建成投產。
五、雄韜股份
在氫能產業鏈上已完成制氫、膜電極、燃料電池電堆、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整車運營等關鍵環節的卡位布局,旨在打造氫能產業平臺,整合和拓展氫能產業鏈的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