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前一日突然跌停后,1月6日開盤鴻達興業繼續大跌,股價一度下跌10.14%,創四年以來新低。截至收盤,股價有所回升,報2.77元/股當日跌幅6.42%。

連續暴跌的起因,是一則控股股東申請破產的消息。4日晚間,鴻達興業公告稱,由于第三方債權人主張債權,控股股東申請向廣州中院破產清算。近年來,因為債務違約導致的財務費用激增,并計提大額資產和信用減值損失,控股股東鴻達興業集團連續虧損。
不過,面對投資者憤怒的質疑,鴻達興業倒是相當淡定。公司董秘表示:鴻達興業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公司章程的要求規范運作,具有獨立完整的業務及自主經營能力,與鴻達興業集團在各個方面均保持了獨立性,集團申請破產不會對公司正常經營產生重大影響。
控股股東債務危機深重
債務違約,連年虧損,鴻達興業的控股股東近年來的日子不好過。
公開資料顯示,鴻達興業集團創立于1991年,總部在廣州,是中國大型資源能源綜合產業集團。
早在2020年末,鴻達興業集團的危機就已開始。2020年12月,“20鴻達興業SCP001”違約,拉開了鴻達興業集團債務危機的序幕。目前,鴻達興業集團的“18鴻達興業MTN001”、“19鴻達興業MTN001”、“20鴻達興業SCP001”和“20鴻達興業SCP002”四只債券均違約,違約金額多達43.98億元。
業績上來看,2020年-2022年前三季度,鴻達興業集團分別虧損16.81億、39.54億以及13.32億元,合計虧損額超70億元。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鴻達興業集團總資產為334.11億元,總負債246.28億元,凈資產87.83億元,資產負債率73.71%。
危若累卵的鴻達興業集團,終于是在今年1月向廣州中院申請了破產清算,并宣布“20鴻達01”和“20鴻達02”自2023年1月6日開市起停牌。目前廣州中院尚未正式受理,若廣州中院受理,后續將進入清算、和解或重整程序。
集團公司的糟糕處境,對鴻達興業帶來了嚴重負面影響。
為了籌集資金,2021年6月29日至12月20日間,鴻達興業集團通過大宗交易及司法拍賣、司法處置累計減持累計減持鴻達興業1.33億股,成禧公司(鴻達興業集團的一致行動人)通過司法處置累計減持1.15億股。
2022年12月24日公告顯示,鴻達興業集團及成禧公司合計持有鴻達興業3.38億股,合計股份總數占鴻達興業股份總數的10.83%,均處于質押和司法凍結狀態。
鴻達興業自身難保
控股股東的麻煩,只是鴻達興業目前面對的困境之一。實際上這些年來,鴻達興業自身發展也并不順利,特別是被寄以厚望的氫能業務。
鴻達興業成立于1995年12月06日,是大型氫能源新材料綜合產業上市公司,擁有“氫能源、新材料、大環保和交易所”四大產業。主營業務為制氫、儲氫及氫能綜合應用業務;PVC、改性PVC、PVC生態屋等PVC新材料;土壤調理劑等環保產品;提供塑料等大宗工業原材料電子交易;稀土冶煉分離、稀土熱穩定劑等稀土產品。
早在7年前,鴻達興業就開始布局氫能業務。下屬鴻達氫能源及新材料研究院就成立,相繼開展氫氣制備、氫氣加注、氫氣儲運、加氫站、移動加氫站、裝備研究等氫能產業研究開發工作。
2019年,鴻達興業在內蒙古烏海市成功建設第一座加氫站;2020年建成并投產國內第一座民用液氫工廠;2021年又建成內蒙古烏海市第一座移動加氫站,并為烏海市50輛氫能公交加注氫氣;截止2022年8月份,鴻達興業建設運營還是只有這3座加氫站,其它加氫站項目沒什么進展。
2021年,鴻達興業計劃募資55億元,其中49.85億元用于投資年產量5萬噸的氫能源生產項目,預計在第5年完全達產。不過兩年過去了,該項目還在前期工作中,募資也未有實質進展。
更糟糕的是,鴻達興業在內蒙古的氫能業務平臺——烏海化工出現了債務違約,公司旗下其他幾家子公司也面臨著相似的問題。據企查查信息顯示,鴻達興業因此被23次列為限制高消費企業,8次因未按時履行法律義務而被法院強制執行。
業務的不順利自然也體現在了業績上。鴻達興業2021年第四季度業績巨虧4.78億元,此后每個季度都出現了同比下滑。截至2022年前三季度,鴻達興業凈利潤2.87億元,同比下降78.41%,前兩季度凈利潤同比則分別下降61.97%、64.76%。
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鴻達興業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額僅為183.54萬元,應收賬款則達28.73億元,短期借款更是高達36.3億元。如果這樣的業績表現持續,未來被ST的風險很大。
面對質疑,鴻達興業倒是頭很鐵,公司回復投資者稱:“目前,公司未觸及退市風險警示的情形。感謝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