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安徽哪座城市在發展汽車產業上特立獨行,那一定是六安,這從當地市委書記葉露中最近的一次講話中能看出端倪。
7月3日下午,在六安市新能源汽車配套產業發展專題會上,葉露中指出,要全力打造六安智能電動網聯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和全國知名的氫燃料電池自主創新高地。要在氫燃料電池產業鏈上有所突破,要為新能源汽車廣泛應用創造條件,加大充電樁、電池回收、汽車4S店轉型及服務、新能源汽車消費、“攀親結緣”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規劃、實施力度,全力推進六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與“氫”同行,早已成為六安在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上的專屬符號。這些年來,六安將氫能產業作為重點培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
· 規劃建設全省首個氫能產業園;
· 建成全省首條萬套級氫燃料電池自主生產線、首座加氫站;
· 獲批全省首個氫燃料電池院士工作站;
· 開通全省首條氫燃料電池公交車示范線,單車最高行駛里程超20萬公里。
那么問題來了,當安徽全省各地都在積極布局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圍整落零、圍零落整、圍零落零時,誰給了六安,“氫”裝上陣的底氣呢?不妨從當地的規劃中找答案。

2022年10月12日,六安市發改委發布《六安市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在氫能方面,《規劃》明確了發展目標:
1)推動氫能產業鏈條發展,探索培育“氫燃料電池電堆及輔助系統生產+氫能源動力系統集成+供氫設備生產+加氫等綜合能源站建設+加氫運營服務”為一體的氫能產業鏈。依托國家燃料電池示范應用城市建設,發揮在燃料電池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方面的先發優勢,以實現燃料電池技術完全自主可控為目標,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造“一院三平臺”(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研究院、氫能和燃料電池公共檢測平臺、氫能和燃料電池新型研發平臺、氫能和燃料電池國產化適配平臺)創新支撐體系,加快推進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創新載體建設。
2)支持明天氫能等龍頭企業以燃料電池電堆、系統和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及產業化為重心,致力于打造全國知名的燃料電池自主創新高地、高端制造基地和多元應用試驗區,形成完整的創新鏈條和高效的創新生態。以氫能在電網領域應用技術示范項目為基礎,開展氫能綜合利用技術研發,促進氫能與電能互補協同,構筑氫能綜合應用體系,探索形成完備的氫能多元應用生態。
3)以公交車、物流車等交通運輸領域為突破口,重點推進城市公交、廂式物流等燃料電池商用車示范應用,引導燃料電池汽車與純電動汽車錯位發展,加快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應用進程。開展燃料電池船舶示范運行,推動燃料電池分布式發電、智能化家用和公共建筑用燃料電池冷熱電聯供的示范應用,構建氫能多元應用格局。布局工業副產氫提純與應用相關技術與產業,降低工業副產氫成本,加強與氣體企業的氣源供應合作,逐步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氫能供應體系。分步構建完善的氫氣儲運網絡。圍繞氫能產業布局、氫源保障及終端推廣應用統籌推動加氫基礎設施布局。
在新能源汽車方向上,《規劃》還提出要加強與大型能源企業合作,圍繞燃料電池和新能源汽車產業,大力建設明天氫能產業園、新能源汽車產業配套基地及高檔變速箱生產基地,積極引進美錦能源、濰柴動力、東華能源、昊華化工等燃料電池龍頭企業。
不難看出,除了方向明確、政策支撐以及產業鏈的不斷完備,明天氫能等龍頭企業的帶動,在六安市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方向抉擇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就在前不久,全省首臺氫能環衛車示范應用場景在六安市金安區明天氫能公司上線,標志全省氫能環衛的應用場景空白被正式填補。本次上線運營車輛為18噸燃料電池洗掃車,作業續航里程長達480km。在作業表現中,該產品具有凈率高,作業速度快的特點,集路面洗掃、清掃、路沿刷洗、噴霧降塵等多種功能,一車多用。

作為全省最早布局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的城市,六安大力開展氫能公交、物流車輛、氫能綜合利用站、氫能叉車等場景應用,2021年8月正式進入國家首批燃料電池汽車示范運行城市群,成為安徽省乃至中部地區唯一入圍城市。
隨著大功率燃料電池關鍵技術的突破與產業化能力的不斷提升,明天氫能與安凱、奇瑞、東風、福田、吉利、合力、廣汽、申龍等整車企業聯合開發燃料電池汽車,并在客車、叉車、重卡、環衛車、物流車、軌道交通、儲能發電等多個終端場景完成了應用落地,同時公司已在船舶領域進行布局,實現了氫能全應用場景打通。目前,明天氫能已建成國內首個萬臺級燃料電池工廠,產業化制造技術處于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并入選“中國隱形獨角獸500強企業”。
而除了重押氫能,六安還做好兩手準備,選定距離合肥50公里最佳配套半徑范圍內的六安經開區、金安開發區、六安高新區、舒城(杭埠)開發區為主平臺,分別規劃建設高標準智能電動汽車產業配套園區。
六安經開區規劃面積5—8平方公里蔚來(六安)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圍繞蔚來產業鏈招引優質配套項目;金安區明確“一核三區”總體布局,規劃智能電動汽車產業用地4000畝;舒城縣在城關園區、杭埠園區規劃用地4712.4畝,優先保障智能電動汽車配套產業項目落地。
伴隨著技術攻關、產業升級和市場應用的不斷推進,在全力打造六安智能電動網聯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和全國知名氫燃料電池自主創新高地的路上,革命老區的科技革命正駕輕就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