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高地,佛山南海氫能產業總投資額已超600億元、預計年產值超千億元。站在高起點上,南海如何加快擁抱新能源風口?
“科學家+企業家”融合是一條重要路徑。7月20日上午,南海“智造當家院士開講”第二期院士大講堂活動開講,邀請佛山仙湖實驗室戰略科學家、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新能源材料與技術領域專家程一兵作專題報告,并與南海本土企業家、青年學生進行交流。
本次活動由南海區工商聯(總商會)主辦,佛山市工商聯(總商會)四級調研員周強,南海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喬吉飛,以及近100名企業家、金融機構代表和30位學生代表參加。主辦方希望推動科學家和企業家的雙向奔赴,以新平臺探索服務民營企業家的新模式,為夯實制造業當家貢獻力量。
喬吉飛表示,南海將繼續通過“科學家+企業家”計劃,促成科學家與企業家合作創新、攜手創業,把能耗轉為能效、以“比特”管理“瓦特”,以數字技術和科技創新為低碳新引擎,積極探索綠色發展新路徑,全面邁向零碳未來,共享綠色發展新機遇。
“雙碳”背景下,新能源科技創新有何前沿趨勢?
氫能產業一直備受佛山市、南海區關注。近期,佛山市委十三屆六次全會提出,新興產業是改變產業形態、保持產業年輕的關鍵變量,要積極布局綠色氫能等未來產業;南海區委十四屆五次全會提出,要推動氫能等產業加速形成集聚態勢。
發展氫能產業,如何促成科學家與企業家合作創新、攜手創業?“科學家+企業家”計劃是今年南海區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今年4月,南海區舉行了“智造當家院士開講”首期院士大講堂活動。此次第二期院士大講堂活動,得到了南海農商銀行、廣東興海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的支持,聚焦氫能產業。
會上,喬吉飛向程一兵贈送了手模禮品。隨后,程一兵以《“雙碳”背景下的新能源科技創新》為主題,重點介紹了太陽能光伏技術、氫能及氨氫融合等新能源技術及其應用場景。內容包括硅太陽能電池、薄膜太陽能電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技術特點,氫氣制備技術,氨能在低碳零碳高溫制造業的應用等,讓廣大本土企業家了解新能源科技的前沿知識,引導企業正確認識“雙碳”機遇,走綠色發展之路。
程一兵既談技術前景,也談前沿研究成果和案例,引發企業界的廣泛思考。“從目前來看,氫氨零碳燃燒技術對大多數高溫制造業都可適用。”程一兵表示,氫和氨是目前已知的極具工業實用價值的零碳燃料,兩者的燃燒過程都不產生碳排放。佛山仙湖實驗室研發團隊已著手在金屬加工、玻璃制造、水泥生產、熱力發電等高溫制造業領域全面布局、逐步推進氫氨零碳燃燒技術。
產學研深度融合,支撐“中國氫能產業之都”再發展
在院士大講堂的對話交流環節,新能源技術的廣泛應用場景,也引發廣大本土企業的濃厚興趣。一些企業代表在現場踴躍提問,剖析企業在推動綠色轉型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探尋合作機會。
近年來,南海率先布局,成為國內氫產業的先行者,成功引進了一批龍頭企業重點項目,聚集氫能企業和機構超150家,涵蓋氫能上中下游全產業鏈,產業項目形成超600億元的投資規模。2022年,南海氫能產業集群入選了工信部組織認定的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在今年5月的世界氫能技術大會上,佛山市南海區被授予“中國氫能產業之都”稱號。
目前,南海是國內少有具備燃料電池及系統8大關鍵零部件產業鏈環節的地區之一,也是全國燃料電池及系統生產企業最多的地區。近期,仙湖實驗室成功獲批建設國家能源氫能與氨氫融合新能源國家重點實驗室。
“科學家+企業家”融合,在程一兵的經歷中就體現得很明顯。目前,其團隊已經與佛山本地陶瓷企業合作,建立了國內首家“先進零碳燃燒技術聯合創新研發中心”,開發陶瓷工業氨氫新能源燃燒技術及關鍵裝備,并在我國陶瓷行業頭部企業成功實現了零碳氨燃料燒制建筑瓷磚示范應用。
不只是氫能產業,在許多產業領域,民營企業、民營經濟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科技“翅膀”。經過多年努力,南海已擁有數十個高端科創平臺和頂尖人才項目。作為民營企業的“娘家人”,南海區工商聯(總商會)已經成立“科創專業委員會”。
南海區工商聯負責人介紹,希望通過開展院士大講堂、“科創賦能”主題技術交流對接活動、技術經理人探廠等品牌活動,讓本地企業“近水樓臺先得月”,敢于、善于向科技借腦,幫助企業鏈接最新科技成果、發掘技術經理人隊伍,推動企業轉型升級,為廣大會員企業提供優質的科創服務。同時,也讓更多的高端科技創新平臺和科學家了解南海產業和企業,增加科技創新成果的落地轉化機率,共同賦能南海產業轉型升級,助力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