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華科技4500t/d熟料生產線線氨氫燃料替代煤炭試驗技改項目獲準備案。
水泥作為傳統建材行業,降碳是一場持久戰,既要懷揣夢想,又要腳踏實地。早在2018年,東華科技的“降碳攻堅戰”就已拉開帷幕。
那一年,由東華科技與阿里云合作開發的全國首個水泥“工業大腦”項目投入使用。該系統一經上線就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應用價值,提品質、降能耗,不斷刷新紀錄。可比熟料綜合煤耗(標準煤)與綜合電耗分別比國家先進值降低8.34千克/噸和7.39度/噸,按照年產240萬噸熟料計算,年可節約標準煤超過1.1萬噸,節電842.4萬度,減排二氧化碳8717噸、氮氧化合物200噸、二氧化硫212噸,節煤節電減排綜合效益折合資金4000萬元,同年該公司被工信部評為國家級綠色工廠。
此后,該公司又在水泥“工業大腦”1.0基礎上開發打造2.0版本,其優越之處主要體現在升級原磨料、回轉窯控制模型,增加控制變量,優化控制邏輯,可以提升算法模型的適應性,進一步提高生產控制穩定性。同時,2.0版本還拓展了水泥粉磨控制、余熱發電控制、超低排放控制應用場景,能實現對水泥產品全生產過程的智能化控制,實現減排降碳“最優解”。
在科技賦能降碳的實踐中,東華科技從未讓人失望,多次承擔國家級課題。

圍繞建材行業“氫潔”生產,該公司建設了水泥行業全球首套氨供氫替代煤炭示范工程,成功入圍全國建材行業首批重大科技攻關“揭榜掛帥”榜單,通過能源替代,達到源頭減碳的目的。他們還首創了氫、氨、煤炭水泥原料混合燃燒技術,項目控制、裝備能夠完全實現國產化,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一期完成6%的煤炭替代,全部建成后年可替代20%(6萬噸)標煤,減排二氧化碳15.5萬噸,窯尾煙氣氮氧化合物含量可降至每立方米50毫克以下。”該公司總工程師、副總經理朱波說,東華科技還構建了完整的固危廢處置鏈,擁有年處置固危廢7.8萬噸、危廢10萬噸協同處置能力,通過水泥窯協同處置,變廢為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