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法規政策
1、北京氫燃料電池汽車加氫站建設和運營補貼金額出爐!
7月24日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官網發布《2021-2022年度北京市燃料電池汽車車用加氫站建設和運營財政補貼情況公示》。該文附件列出了擬補貼的加氫站單位和加氫運營補貼金額。加氫站建設擬補貼:中石化公交能源玉泉營500萬元、中石化公交能源慶園街500萬元、延慶金龍站500萬元、大興氫能示范區加氫站500萬元、燕化興隆加氫站500萬元,總計2500萬元。
2、山東濱州:重點推進氫能等研究 突破“卡脖子”和共性關鍵技術
7月19日,濱州市科學技術局印發《濱州市科技支撐碳達峰工作方案》,其中提到:采取“揭榜掛帥”方式,鼓勵支持濱州市行業龍頭企業圍繞濱州市“十強產業”開展低碳零碳負碳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爭突破可再生能源、資源循環化利用、儲能、氫能、CCUS、生態碳匯等重點綠色低碳領域“卡脖子”和共性關鍵技術。
3、福州:開展大規模光伏制氫
7月3日,福州市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到:重點突破高效安全氫氣儲運裝備、燃料電池關鍵材料、多功能壓縮機、大功率燃料電池和燃料電池汽車等領域的核心技術。開展大規模光伏制氫、分布式發電、熱電聯供等新型供能模式,探索城市天然氣管道摻氫技術,試點燃氣發電站輪機燃料用氫,力爭加快形成較為完備的氫能產業發展生態體系,建成氫能多場景應用示范基地,實現氫能商業化應用。
B、企業動態
1、招標 | 200輛!鵬飛集團氫能重卡招標大單發布
7月24日,鵬飛集團發布第二代氫能重卡、平板、自卸掛車采購招標公告。據悉,本次招標內容為重型自卸半掛車50輛;倉柵式運輸半掛車(平板花欄對開)150輛。響應文件發售時間:1、發售時間:2023年7月24 日—2023年 7 月 31日(北京時間,8:00-12:00,14:00-18:00,節假日休)。
2、總投資7億元!天合氫能年產200臺套制氫設備項目簽約
7月24日,天合氫能制氫設備項目簽約儀式在江蘇揚州經開區舉行,首期項目計劃總投資約7億元,新建年產約200臺套制氫設備生產線。項目全部投產后預計實現年銷售額15億元、稅收超1億元。

3、鏵德氫能源完成100千瓦氫燃料電池熱電聯產系統開發
近日,江蘇鏵德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0千瓦氫燃料電池熱電聯產系統完成調試,運行數據同步接入京能科技長三角分公司智慧能源管理平臺,成功實現滿負荷運行。該系統是鏵德氫能研發的首套百千瓦級燃料電池熱電聯供系統,針對工商業熱電聯供和氫儲能場景,具有更大的發電能力和供熱能力。
4、巨正源:氫能板塊內部資產進行整合
7月24日,巨正源發布公告,擬將所持有的佛山公司 100%股權無償劃轉給旗下氫能公司,同時,將科技公司所持有的PSA制氫裝置資產無償劃轉給氫能公司,旗下氫能公司包括佛山巨正源科技有限公司、東莞巨正源科技有限公司、巨正源氫能科技有限公司。
5、中集車輛:已推出太字節KG氫能源冷藏車廂體產品
中集車輛7月25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主要從事全球半掛車、專用車上裝以及廂體的生產與銷售,是全球領先的半掛車與專用車高端制造企業、中國道路運輸裝備高質量發展的先行者,中國新能源專用車領域的探索創新者。本公司積極布局新能源領域,并積極探索EVRT和EDV產品。公司已啟動“三次創業”,推動本公司從全球制造強企向新能源領域探索創新。氫能源方面,公司太字節業務集團根據客戶需求已推出太字節KG氫能源冷藏車廂體產品。
6、中原內配設立氫能合資公司 從事氫燃料電池發動機雙極板研發
7月24日晚間,中原內配發布公告稱,公司投資設立的氫能項目子公司,已于近日完成工商注冊。新公司的名稱為北京豫舟同達氫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冊地位于北京市大興區,注冊資本5000萬元;主要從事氫燃料電池發動機雙極板的研發、制造與銷售。該公司由中原內配、北京氫璞創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重塑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出資設立。其中,中原內配出資3000萬元,其余兩家公司均出資1000萬元。
C、行業大勢
1、北京經開區首個氫能示范項目落地
7月25日,“綠動亦城 從氫開始”北京經開區首個氫能示范項目在經海六路東側舉行啟動儀式。該項目入選“2022-2023年度北京市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項目”,由蘇州金龍牽頭,其首批示范應用項目落地經開區,由趕趟出行訂購20輛氫能巴士進行運營,由新研氫能提供115kW氫燃料電池系統,一次加氫可續航400公里。

2、50萬元!武漢市氫燃料電池汽車溯源管理服務項目開始遴選
近日武漢市開始向社會公開遴選氫燃料電池汽車溯源管理服務項目服務商。主要對氫燃料電池車輛數據信息接入維護,對武漢市范圍內銷售、上牌、運行的氫燃料電池汽車進行信息接入與維護。該項目采購預算為50萬元。
D、國際視野
1、太陽能轉化氫效率創新紀錄
7月25日消息,美國萊斯大學工程師將下一代鹵化物鈣鈦礦半導體與電催化劑相結合,研制出了一款耐用、成本效益高且可擴展的光電化學電池,能以20.8%破紀錄的效率將太陽能轉化為氫氣。最新設備可作為一個化學反應平臺,利用太陽能產生燃料。
2、以色列研究人員開發出低成本制造綠氫新方法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近日宣布,該校研究人員成功利用生物催化劑制造出了無污染、高效率、低成本的綠色氫氣。這項發表在開放式期刊《碳能源》雜志上的研究說,氫氣可由微生物中的酶所產生,這些微生物通過光合作用接收能量。而在實驗室中,研究人員使用一種水基凝膠將酶附著到電極上,使酶的能量來源為電極而非太陽,產生出綠色氫氣,效率超過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