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具有高效、低碳等優勢,在“雙碳”背景下,推進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事關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事關經濟發展綠色低碳轉型,事關培育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8月3日,山東省創新驅動發展大會第四期智庫論壇——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智庫論壇在日照舉辦。本次論壇由山東省科學技術協會、大眾報業集團(大眾日報社)主辦,日照市科學技術協會、日照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日照市科學技術局、山東大學日照研究院承辦,邀請來自全國的專家學者以“低碳發展,氫啟未來”為主題現場交流,建言獻策。
“舉辦本次論壇,主要目的是研判氫能產業發展趨勢,探討行業熱點問題,解決產業發展路徑和技術難題,共謀山東氫能產業發展大計,為雙碳目標的實現和氫能產業發展貢獻力量。”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袁慎慶說。

氫能產業鏈的上游是氫氣的制備。據了解,目前采用傳統化石燃料重整制氫仍是主流,在制備過程中會產生二氧化碳,存在環境污染和溫室效應問題。而電解水制氫是氫與氧反應生成水的逆過程,如果在這一過程中使用風、光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所生成的氫氣為綠氫,不伴隨任何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
“電化學制氫技術的發展,契合可再生能源的峰谷調節和高效利用,相關技術的發展有益于雙碳目標的達成。如何讓電解制氫從當下的基礎研究走向未來產業化,是學界和企業需要共同思考的問題。”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李景虹說。

會上,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所務委員王建強從固體氧化物電解池制氫技術出發,介紹了該技術研究進展及應用前景。
氫能存儲是氫能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一環。由于氫氣密度非常小,單車氫氣運輸量少,導致運輸效率低、成本高等問題。山東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高明以《基于固—氣耦合儲氫的分布式供能系統研究》為題,分享了相變儲熱裝置結構優化設計等關鍵技術突破。
在氫能的應用方面,交通運輸是氫能應用備受關注的領域。山東大學日照研究院新能源研究中心主任韓德建介紹了綠氫裝備研發及4.5t燃料電池整車應用,指出氫能的應用有助于其實現深度脫碳。
此外,國家電投集團氫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濟南綠動工會主席、計劃發展部主任金銳介紹了國家電投氫能戰略布局及黃河流域氫能產業基地建設情況。“濟南黃河流域氫能產業基地項目重點開展供能燃料電池、空冷燃料電池及關鍵技術研發,建設燃料電池裝備制造基地,開展供能燃料電池、空冷燃料電池、車用燃料電池及關鍵零部件生產制造,推動氫能在交通、供能、工業等各領域規模應用,推進形成氫能產業生態。”金銳介紹道。

山東氫能資源豐富,發展優勢突出,在全國省級層面率先編制氫能產業發展規劃,加大投入力度,提升科技水平,大力推進氫能產業發展。近年來,日照成功招引一批綠氫裝備智造項目,加速推進山東眾工鋼鐵智慧園區等配套設施建設,探索發展氫能源汽車,推進氫能動力應用,積極搶占氫能應用第一賽道,新舊動能轉換提速增效,創新活力持續增強。“山東氫能資源豐富,產業底子很好,制氫、儲氫、用氫等產業鏈條相對完善,未來氫能產業尤其是綠氫發展前景廣闊。對日照來說,可以嘗試在冶金、化工等行業進行一些氫能的高效應用。”王建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