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低調孵化氫能的光伏企業,突然扎堆高調宣布向氫能發力。
2021年3月,全球最大的光伏公司隆基股份殺入光伏制氫領域,吹響光伏巨頭跨界制氫的沖鋒號。隨后陽光電源、晶科能源、協鑫新能源、天合等頭部企業紛紛在光伏制氫上豪擲千金。我們通過整理發現,其實在2021年3月以前,不少光伏企業早有布局氫能,只是當時比較低調。
有人認為,光伏企業進軍氫能,是因為光伏產能已出現階段性過剩,激烈競爭下,降價戲碼不斷上演,光伏企業急需要打開新的市場空間,而氫能為光伏發電帶來曙光。也有人認為,與光伏不同,氫能產業鏈條更長,技術要求更高,且缺乏清晰的商業模式,布局氫能,可以打開增長新空間。
基于光伏企業獨特的產業優勢,進軍氫能的光伏企業不約而同選擇制氫這一環節。近年來,隨著制氫技術的不斷成熟和產業鏈配套逐漸齊全,在政策與資本的助推下,制氫正在實現技術與商業化的持續突破,制氫成為光伏巨頭多元化轉型的重要戰略布局。
那么,一年多后,他們取得了哪些突破?
01 隆基綠能
2021年3月31日,成立西安隆基氫能科技有限公司。
涉足氫能環節:
制氫設備——堿性電解槽
目前主打產品:
LA-1000堿性水電解槽,公司已經具備年產500MW電解水制氫設備產能,預計2022年年底產能提升至1.5GW。
技術水平:
產品采用模塊化、高電流密度設計,結構緊湊度高,單臺氫氣制備能力達1000Nm3/h及以上水平,從實際驗證效果來看,該電解水制氫設備操作壓力最高可達1.6MPa,操作負荷為30%——110%,純化后氫氣純度為99.999%,設備壽命超過200000小時。隆基氫能對堿性制氫技術不斷的研發攻關,使其堿水制氫系統已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4臺1000Nm3/h電解槽對應1臺氣液分離裝備,系統制氫能力達到4000Nm3/h,單臺純化能力達到8000Nm3/h,系統電耗無論實證數據還是設計水平均創造了領先性;實現高電流密度與高產氫量的完美結合,有效降低了系統投資;適應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制氫對電能質量和負荷快速響應的特點,系統負荷響應時間為毫秒級;與IGBT電源兼容性高,可出色地應對諧波/功率因數等電能質量和可再生能源匹配性問題。
布局情況:
隆基股份2021年3月合資成立西安隆基氫能科技有限公司,高調入局氫能產業。此后,隆基股份在氫能領域布局加速,依托自身在光伏資源優勢,積極拓展制氫領域,份先后與中國石化、明陽智能、中國燃氣、同濟大學等簽署戰略合作,所涉領域涵蓋產品、設備、技術研發和后續的落地運營等環節,全方位保障氫能產業長足發展。
隆基氫能在堿性水電解領域發展速度引人側目。自成立以來,隆基氫能先后完成了技術團隊搭建、生產工廠建設、第一筆訂單簽署、第一臺產品下線及安裝調試發貨等重要目標。
2021年3月31日,隆基股份通過全資子公司隆基綠能創投與上海朱雀投資合資成立西安隆基氫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金3億元。新成立的公司由隆基創始人李振國直接擔任董事長。
2021年4月13日,中國石化與隆基股份在中石化總部簽署戰略協議,將在分布式光伏、光伏+綠氫、化工材料等多領域形成深度的合作關系,共同開拓清潔能源應用市場。
2021年5月31日,年產1.5GW隆基新型氫能裝備項目落戶無錫高新區。此次隆基股份下設西安隆基綠能創投管理有限公司計劃在無錫投資建設的“隆基制氫裝備項目”,利用隆基最新研發技術,在無錫建設電解水制氫設備基地。該項目一期注冊資本1億元,投資總額3億元,計劃到2022年底將達到年產1.5GW氫能裝備的能力,項目達產后三年內將達到年銷售額10-15億元。
2021年6月,隆基氫能總部項目簽約落地。該項目計劃投資3億元,成立西安隆基氫能科技有限公司作為電解水制氫設備項目總部。項目規劃面積約1.5萬平方米,初期達到年產500MW,100臺1000Nm3/h堿式電解設備的能力,通過5-10年產能擴大到1萬臺。
2021年10月16日,隆基氫能的首臺堿性水電解槽下線。據了解,該堿性水電解槽采用高電流密度設計,其單臺氫氣制備能力達1000Nm3/h及以上水平,并兼顧“多臺大型電解槽對應一套氣液分離系統及氣體純化系統”,提高了大規模制氫工廠的集約性。
2022年2月,隆基綠能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隆基氫能制氫設備項目已于2021年底初步形成了500MW的年產能交付能力,預計到2022年底將達到年產1.5GW氫能裝備的能力。
自隆基氫能下線首臺堿性水電解槽后,接連斬獲多臺訂單。2022年4月,隆基氫能3臺套1000Nm3/h的電解水制氫設備順利啟運發貨,“即將發至西部某項目現場。”
2022年5月,隆基綠能官網發布的一條動態顯示,2021年11月30日,中國石化宣布首個萬噸級綠氫示范項目——新疆庫車綠氫示范項目正式啟動建設,隆基氫能產品技術參與到該項目,項目總投資近30億元,將新建裝機容量300兆瓦、年均發電量6.18億千瓦時的光伏電站,以及年產能2萬噸的電解水制氫廠。
02 陽光電源
2021年6月18日,成立合肥陽光氫能科技有限公司。
涉足氫能的環節:
制氫設備——ALK(堿性水)制氫、 PEM電解制氫
目前主打產品:
1000標方堿性制氫系統、兆瓦級PEM制氫系統、GW級制氫系統工廠、電解水制氫系統測試平臺、智慧氫能管理系統等。
技術水平:
擁有堿水電解制氫系統技術(ALK)和質子交換膜(PEM)純水電解制氫系統技術兩種技術路線,以及配套的MW級專用制氫整流電源、智慧氫能管理系統;開發了離網、并網、微網等多種模式下的制氫系統,應對不同應用場景、不同項目規模,能夠提供光伏電站制氫、海上風電制氫、一體化站內制氫等多套解決方案;擁有優秀的技術研發、解決方案和交付服務團隊,能夠為客戶提供項目全周期的一站式服務,覆蓋設計、施工、試車、運維各個階段;建成了全國首個電解水制氫系統綜合測試平臺,滿足最大3000 Nm³/h制氫系統測試需求。
布局情況:
陽光氫能是國內最早涉足氫能的新能源企業之一,通過提前布局、重視技術研發和技術創新形成了核心部件與材料的研發生產能力,IGBT制氫電源、堿性水/PEM電解槽產品和可再生能源電解制氫解決方案,并形成了產能優勢。陽光氫能可再生能源制氫系統已應用在內蒙古、寧夏、安徽等多地光伏、風電制氫項目中。
2019年7月下旬,陽光電源在山西晉中榆社縣簽訂了一個300MW光伏和50MW制氫綜合示范項目,這是陽光電源簽訂的第一個光伏制氫項目。
2019年9月25日,山西省屯留區在吾元鎮舉行200MW光伏發電項目(一期)開工暨二期500MW光伏制氫項目簽約儀式。據了解,200MW(一期)光伏發電項目總投資約8.2億元,利用張店、吾元2個西部鄉鎮8400畝荒山荒坡建設光伏電站進行發電。經測算,電站建成后,年平均發電量為2.6億千瓦時,首年有效利用小時數1260小時,每年可繳納稅收4866萬元。
2019年10月20日,陽光電源與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在合肥簽訂制氫產業化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秉持“優勢互補、強強聯合、自主創新、重點突破”的方針,共同成立“PEM電解制氫技術聯合實驗室”。實驗室將以大功率PEM電解制氫裝備的研究開發為核心,同時在先進PEM電解制氫技術、可再生能源與電解制氫融合、制氫系統優化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著力培養氫能領域高端人才。研發過程中產出的科研成果,優先以陽光電源的產業基地為轉化出口,也可直接與國內外企業及研究單位開展產業化合作,實現成果的快速轉化。此外,雙方還約定了部分PEM制氫關鍵技術的許可。
2020年3月2日,陽光電源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回答道:公司成立了專門的氫能事業部,并與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大功率PEM電解制氫裝備的研究開發為核心,同時在先進PEM電解制氫技術、可再生能源與電解制氫融合、制氫系統優化等方面展開合作,公司已簽訂光伏制氫示范項目。
2020年3月初,榆樹市人民政府與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風電及制氫綜合示范項目簽約儀式舉行,項目總投資達到32.4億元,總裝機量為400MW,其中示范制氫10MW。該項目或為東北第一個風電制氫項目。
2020年6月5日,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在京拜會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錢智民。雙方就共同推進規模化“綠電”開發、清潔能源示范基地建設、綜合智慧能源產業發展創新等展開深入交流,并就進一步全面深化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達成高度共識。
2020年6月,位于合肥的“可再生能源變功率制氫及氫儲能發電實證平臺”建成投運,率先實現了純離網變功率制氫,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等多種工作模式。該項目是全國首個光伏離網制氫及氫儲能發電實證平臺,對國內開展純離網變功率制氫及電-氫-電閉環系統和光、儲、氫綠色能源協同應用的研究起到引領作用。
2020年8月27日,第五屆全球吉商大會簽約儀式上,白城市陽光電源1GW風光儲能項目、北方氫谷風光制氫試驗項目、天能重工500萬噸塔筒加工項目、500臺智能風機制造等項目成功簽約。白城市陽光電源1GW風光儲能項目計劃投資約55.1億元,項目主要建設300MW智慧風電、700MW智慧光伏、200MW智慧氫能和100MW/200MWh智慧儲能系統。北方氫谷風光制氫試驗項目位于大安市,計劃總投資1.2億元,規劃建設規模300MW,其中風電250MW、光伏50MW,7.5MW/7.5MWh儲能設備,配套制氫設備,項目滿足制氫的前提下余電上網,上網容量60MW。2021年,陽光氫能1000Nm³/h堿性電解水制氫系統交付吉林白城。
2020年9月27日,山西運城市與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舉行投資合作協議簽約儀式。根據協議,“十四五”期間,陽光電源將在運城市投資100億元,打造運城市高比例清潔能源消納示范基地,包括建設2GW光伏電站和儲能系統、光伏制氫、新能源汽車充電站等項目。
2021年3月18日,陽光電源發布國內首款、最大功率SEP50 PEM制氫電解槽。據了解,該電解槽所用的雙極板、催化劑、膜電極、擴散層等材料基本實現國產化,冷啟動時間5min,熱啟動時間10s,設計壽命10年,且直流電耗可以做到4.1kWh/m3•H2。該款電解槽尺寸小、重量輕,更適宜應用于對土地面積或部署空間敏感的場景,適用多種制氫應用模式,適配風光儲網能量接入。
2021年6月18日,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氫能全資子公司——合肥陽光氫能科技有限公司。
2021年7月與中國葛洲壩集團裝備工業有限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在光伏制氫等方面展開合作。
2021年9月9日,陽光電源與京能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光伏、風電、氫能、儲能等領域進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推動能源產業變革升級。雙方擴大在可再生能源制氫、火電廠氫儲能調峰、綜合智慧能源項目開發、電站開發及智慧運維、充電樁等業務領域合作,進一步加快光伏制氫系統集成技術聯合研發及項目示范作用。
2021年12月14日,陽光電源與中廣核新能源在合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光、風、儲、電、氫等領域進一步深化合作。
2022年3月31日,陽光氫能與正能集團舉行合作協議“云簽約”儀式,深化“綠電+綠氫”領域合作,共同打造“內蒙古圣圓正能制氫加氫一體化項目”。項目位于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計劃投資13.96億元,規劃建設6000Nm3/h電解水制氫、200MW光伏發電、2座1000kg/12h以加氫為主的綜合能源站項目及配套設施,是伊金霍洛旗“風光氫儲車”新能源產業集群的戰略代表性項目。陽光氫能為該項目提供制氫電源、制氫裝置、智慧氫能管理系統整體解決方案。
2022年4月22日,陽光電源回復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GW級制氫系統工廠已經投產。
2022年半年報顯示,公司已擁有堿水電解制氫系統技術(ALK)和質子交換膜(PEM)純水電解制氫系統技術兩種技術路線,以及配套的MW級專用制氫整流電源、智慧氫能管理系統。陽光電源GW級制氫設備工廠已經順利投入生產運營,國內首套IGBT大功率制氫電源完成發貨,200標方PEM制氫系統產品成功交付至寧夏客戶所在項目地。
2022年9月14日,陽光電源擬2.8億成立氫能領域合資公司,擬作為有限合伙人與8位合作伙伴共同簽訂《合肥陽光仁發碳中和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之合伙協議》。公告顯示,該基金以其認繳出資額對外投資和運用,重點投資于新能源產業的成長期項目,包括但不限于光伏、風電應用技術,先進儲能、氫能技術,電力電子轉換相關技術,節能環保技術,智慧能源、碳中和等相關領域。
03 晶科能源
2021年5月19日,宣布布局光伏制氫。
涉足氫能的環節:
制氫
主要產品:
光伏制氫整體解決方案
技術水平:
“制氫方案”與空氣產品公司(Air Products)合作,研究與探索適應國內市場的光伏制氫“中國方案”;制氫設備與瑞麟科技合作。瑞麟科技具備自主研發生產500Nm3/h堿性高度集成制氫設備和500-1000Nm3/h PEM制氫設備的設計和生產能力。同時,瑞麟科技從催化劑材料到系統構成,對堿性水電解制氫的性能進行優化和提升,其產品離網式高動態響應1000Nm3/h制氫系統采用了低成本、高活性、大面積、長壽命、一體化新型復合電極以及高親水性、高耐熱性、低傳質阻抗新型非石棉隔膜,使之占地面積更小,能耗轉換更好,且性能更為安全穩定。
布局情況:
作為全球領先的清潔能源供應商和服務商,晶科科技在光伏電站開發、電站服務等多領域具備領先優勢。據不完全統計,晶科科技在國內20多個省份建成了近350多座光伏電站,國內并網容量超3GW,海外在建電站容量3.4GW,年發電近40億千瓦時。這些綠色電力,是制氫領域最理想的能量來源。
早在2019年,晶科科技發布光伏產業2020十大趨勢時表示,到2025年,“光伏+儲能”制氫系統技術的極大進步,將具備大規模應用的經濟可行性,即將光伏電池、充電電池、電解氫裝置相結合,通過數字技術控制電池充放電和氫氣生產,屆時制氫成本將降至0.15-0.25美元/立方米。
隨著氫能產業逐步興起,晶科科技積極切入新賽道,在海外和國內市場先手布局。在海外,晶科科技與國際氣體巨頭企業攜手,探索光伏制氫的“中國方案”。在國內,晶科科技創新開拓,推進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落地實施。
2020年,晶科科技與空氣產品公司(Air Products)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光伏新能源領域展開合作,基于AP在制氫領域的豐富經驗及領先技術,將“制氫”與“綠電”充分結合,共同推進綠色可持續能源的發展,助力社會和工業領域脫碳減排,進一步提高能源體系的韌性。
2021年2月,晶科與國際氣體巨頭Air Products合作,致力于研究與探索適應國內市場的光伏制氫“中國方案”,并將推進光伏制氫項目的進一步落實,在助力制氫產業發展的同時,有效提升光伏能源利用率,解決光伏發電消納難題。
2021年4月,晶科能源發布《行業零碳方案白皮書》,其中提到,氫能極有可能在難脫碳行業的碳減排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且在成本經濟性上極具競爭力。此外,氫能也將在電力系統中扮演能源儲存和靈活性調節的重要角色。
2021年5月19日,在晶科科技上市一周年機構&媒體交流會上,時任晶科科技CEO金銳公布了布局光伏制氫的消息。
2021年10月,晶科能源入選中石化光伏組件主要供應商,加速中石化光伏制氫項目。
2021年11月,晶科科技與電解槽實力企業深圳瑞麟科技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旨在通過雙方緊密合作,打造可持續發展的“光伏發電+制氫”和“綠電+綠氫”深度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瑞麟科技是一家專注于綠色清潔能源領域研究的高科技公司,專注于高端制氫設備研發和氫能綜合解決方案,取得了數十項發明專利、專著,并在歐洲設立研發中心,同時與浙江工業大學等科研機構成立聯合實驗室進行科研攻關。截至目前,瑞麟科技已為國內外50多家客戶提供了不同規格型號的堿性電解制氫和PEM制氫設備。
2022年7月13日,晶科科技和康明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在上海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共同探索光伏制氫整體解決方案,結合雙方技術和產品,開發光伏PEM電解槽各種應用場景下的制氫方案。同時利用各自的光伏、制氫產品解決方案優勢,協同參與光伏+制氫大型項目招投標,為客戶提供整體一站式解決方案。此外,雙方將在臨港等重點區域共同探討分布式光伏+制氫一體化業務開發的合作模式。未來,還將在創新光伏制氫架構、源網荷儲及其他系統集成方案等方面進行共同研發合作。
04 保利協鑫
2021年7月28日,成立保利協鑫氫能事業部。
涉足氫能的環節:
制氫
主要產品:
藍氫、光伏制氫、綜合能源站
布局情況:
協鑫新能源是協鑫(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旗下以太陽能發電為主,集開發、建設、運營于一體的新能源企業,集中式光伏電站和分布式光伏電站兩大業務是其當前的主營業務。截至2020年底,協鑫新能源在中國24個省份運營157個附屬光伏發電站,加上美國的2個光伏發電站,總裝機容量約5.0GW。
另外,保利協鑫天然氣在非洲埃塞俄比亞擁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其天然氣資源量達5萬億立方米,已探明儲量為2,000億立方米,目前已完全具備規模化商業開發條件。目前,協鑫新能源已與保利協鑫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訂立不具有法律約束力之諒解備忘錄,將利用后者海外豐富天然氣資源,將之加工成液氨形式,其后運回中國制氫,有望滿足國內鋼鐵廠、玻璃廠、陶瓷廠等主要大型客戶用氫需求,快速擴大產能規模,滿足巨大的市場需求。
協鑫董事長朱共山曾表示,“協鑫自2018年至今,一直在低調孵化氫能產業。”面向“十四五”和碳中和,協鑫已將氫能列入自身的企業發展戰略,以風光儲充氫、氣電氫一體化的模式,作為企業踐行碳中和目標的路線圖。
2021年6月,協鑫分別與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東芝(中國)有限公司、中船派瑞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國家電投集團北京綠氫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代表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根據戰略協議,協鑫將與上述中外合作方發力科技創新,聚焦可再生能源制氫以及綠氫在工業、能源和交通領域的多場景應用展開多項合作。
2021年7月,協鑫集團正式發布氫能戰略,明確了兩條氫能發展路線:
藍氫戰略路線——首期建成年產230萬噸合成氨,逐步擴能至每年400萬噸的生產規模,可供應國內70萬噸藍氫;綠氫戰略路線——通過低成本、規模化、高效率光伏制氫成為“綠氫生產商與綜合服務商”,計劃到2025年建設100座綜合能源站,并達到綠氫年產能40萬噸。
2021年7月成立100億氫能產業投資基金:7月28日,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聯合協鑫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協鑫新能源)發布公告,宣布成立氫能事業部。同時,協鑫新能源還分別與中建投資本管理(天津)有限公司、建銀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分別成立氫能產業投資基金(基金規模達100億人民幣)與新能源產業投資基金(基金規模不多于8億美元)。
據了解,協鑫已開展多項光伏制氫示范項目,其中在新疆準東、陜西榆林的項目制氫能力均達3500萬 Nm3/年。
05 天合光能
2017年,天合光能開始布局氫能。
涉足氫能的環節:
光伏制氫,氫儲運,氫能的綜合應用
主要產品:
光伏制氫和氫儲運的示范項目
布局情況:
據了解,2017年天合光能開始布局氫能,并與國內外知名高校與研究機構開展廣泛合作,在光伏電解水制氫,氫儲運,氫能的綜合應用等方面逐步形成知識積累,并在氫能產業布局及商業化推廣方面迅速推進。
2021年5月10日,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上咨詢天合光能在氫能源上的布局與長遠規劃,天合回復2017年便開展了氫能領域研發布局,2021年公司會積極推動首個光伏制氫和氫儲運的示范項目落地。
2021年11月18日,天合光能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已成立了專門研發和項目開發團隊推進光伏制氫方案和氫儲運項目的開展。針對當前綠氫生產、運輸、應用的前沿與創新性,公司同步著力打造氫制儲充示范項目,并在技術開發,系統設計等方面取得進展。
2022年6月23日,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在京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在光伏綠電制氫業務和光伏材料供應及研發等領域開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