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的可再生能源稟賦為新疆發展氫能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然而,整體來看,目前新疆的氫能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并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那么,新疆氫能產業應如何實現高起點切入和高質量發展?

▲作為中國的重要能源基地,新疆擁有豐富的太陽能和風能資源。
“過去,大家一提到新疆,總會聯想到瓜果、牛羊、石油、和田玉等;如今,新疆還應該打造一張新名片——風電和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行業。”在近日于新疆召開的綠色能源與產業未來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李燦的一席話點出了新疆發展新能源的優勢和潛力。
作為中國的重要能源基地,新疆擁有豐富的太陽能和風能資源。據統計,新疆的太陽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居全國第一,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居全國第二。豐富的可再生能源稟賦也為新疆發展氫能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新疆是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這一獨特的地理位置也有利于其生產的綠氫,向東和向西輻射,獲得廣闊的市場。
應勢而起,新疆也設立了“打造國家大型綠氫供應和出口基地”的宏偉目標。然而,整體來看,目前新疆的氫能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并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那么,新疆氫能產業應如何實現高起點切入和高質量發展?
政策護航示范項目
“新疆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得天獨厚,煤炭等礦產資源也很豐富,十分適宜發展氫能和綠色甲醇。”李燦說。在他看來,發展綠氫可以從工業源頭和終端解決二氧化碳排放問題。“綠色甲醇有助于解決氫能在制、儲、運環節的成本和安全問題,目前綠色甲醇在交通領域及供熱領域都有廣泛應用。”
新疆綠電制氫潛力有多大?公開數據顯示,新疆具有優質的光伏和風電資源,累計新能源裝機容量5089萬千瓦,新能源裝機容量占全網總裝機容量的41%。新疆作為國家規劃建設的大型清潔能源基地,可再生能源發展規模持續擴大,風電基地、光伏園區等項目建設有序推進,實現了規模化、集約化、園區化快速發展。氫能作為一種清潔高效、可再生循環利用的能源,具有來源多樣、用途廣泛、能量密度大等多種優勢,發展氫能產業是提高能源安全、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途徑。
為加快推進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新疆政策頻出。2023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布了《自治區氫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和《自治區支持氫能產業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去年9月,烏魯木齊市、克拉瑪依市、哈密市、伊犁哈薩克自治州被列為首批示范區。同年,新疆還發起成立了新疆氫能產業發展聯盟,旨在進一步促進氫能行業協同創新,推動成果轉化落地,加快拓展氫能應用場景,推進氫能產業制、儲、運、加、用一體化發展,帶動全產業鏈發展落地,打造良好的產業生態。今年3月,新疆多部門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氫能產業發展的通知》,其中明確:允許在化工園區外建設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項目和制氫加氫站;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項目不需取得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許可。
在一系列政策“護航”下,新疆氫能產業厚積薄發,一大批氫能項目正加快推進。在近日哈密市舉辦的招商大會上,聚焦哈密“氫高速、氫走廊”場景構建,現場簽約了7個項目,總金額達17億元。“我們力爭把哈密市建成全國規模最大的氫能交通應用場景,西部氫能裝備制造基地,將伊吾縣打造成為全疆第一個‘氫能之城’。”哈密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
產業鏈有待完善
“整體來看,目前新疆的氫能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主要是沒有完整的產業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改委負責人坦言。
記者了解到,尤其是在高性能氫氣制備和儲運裝備等方面,新疆缺少優質的企業。現有的產業布局主要集中在上游制氫和下游氫能應用上。
產業要發展,人才是關鍵。新疆工程學院科研處處長徐立軍告訴記者,在人才隊伍及創新能力方面,新疆氫能產業人才供應不足,缺乏氫能權威專家和專業化的團隊,沒有形成氫能相關學術團體,本地研究人員與內地相關研發機構聯系不夠緊密,技術研發能力相對較弱,對氫能產業支撐力度不足。“現在,我們最大的困惑是招不到合適的人,即便招來了,也很難留下來。”徐立軍告訴記者。
另外,記者也注意到,與全國相比,雖然新疆制取氫能的綠電相對便宜,但新疆工業基礎比較薄弱,工業產品主要以原材料為主,缺少深加工工藝,再加上新疆氫能產業尚處于早期發展階段,氫能的產業不夠完備,與東部、南部氫能產業對接的距離遠,影響了新疆氫能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產業鏈不健全也影響到了下游相關行業的擴張。在陜汽新疆汽車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記者看到,工人們正在有序地組裝重卡汽車。作為疆內屬地化生產的裝備制造業龍頭鏈主企業,該公司推出了多款新能源和專用車車型。“我們也正在布局氫燃料電池汽車。”該公司副總經理時新立告訴記者,目前已完成氫燃料電池牽引車生產前的技術準備工作。
發展環境持續優化
多位業內專家預測,未來,新疆很可能成為國內主要的綠氫生產基地之一。“新疆需要以國內有成功經驗、有規模儲備和有實力的企業為牽引,以氫能產業示范區為抓手,有序開展氫能技術創新與產業應用示范,通過建鏈、強鏈、延鏈,高質量發展綠色氫能產業,推進‘西氫東送’,打造國家大型綠氫供應和出口基地。”徐立軍說。
規劃的藍圖已經展開,該如何實現是關鍵。李燦說,“有時候,也不完全是經費的問題,而是要創造良好的‘軟’環境,引鳳棲梧的關鍵是要筑好巢。”只有提供了合理的政策、舒適的環境,吸引來的人才方能安心做事。
“今后新疆要大力發展綠氫,政策一定要給到位。”李燦說,“比如,煤制氫的稅收要升上去,綠氫制備的成本要想辦法降下來,這樣通過政策調節,實現‘一升一降’,才能達到大力發展綠氫的目的。”
徐立軍建議,在政策支持方面,新疆首先要因地制宜制定針對氫能產業的地方支持性政策。同時,制定風光發電制氫的金融支持和財稅支持,建立氫能產業發展專項基金。
至于新疆氫能發展方面起步稍晚的事實,李燦表示,“只要政策制定好,項目能夠順利落地,企業界和科技界等各方資源都會涌過來。我建議政府不能把規劃停留在紙面上,要務實抓起來。比如可以選擇一些代表性的項目先行先試,一旦有幾個項目成功,就會起到榜樣作用。后面很多事情就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