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天津大學作為項目牽頭單位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氫能技術”重點專項“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電堆單元伏安性能設計仿真軟件研發”項目啟動會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津召開。項目主管單位領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能源與交通項目處處長蔣志君,項目責任專家未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崔天宇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西安交通大學屈治國教授,項目咨詢專家組專家重慶大學付乾教授、北京工業大學傳熱與能源利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郭航教授、同濟大學李冰研究員、佛山仙湖實驗室副主任唐浩林教授、華中科技大學涂正凱研究員、華北電力大學工程熱物理研究中心主任王曉東教授、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志新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項目財務顧問天津大學財務處處長張鵬高級會計師、天津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副所長李希邦高級會計師,項目牽頭單位領導天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天友,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張赫,項目牽頭單位及參與單位課題負責人和骨干成員總計40余人參加了本次會議。項目啟動會由張赫副院長主持。



王天友副校長代表項目牽頭單位致歡迎辭,強調該重點專項項目通過開發高效自主的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電堆單元伏安性能設計仿真軟件,推動氫能產業快速發展,加速實現我國“雙碳”戰略目標,充分體現了天津大學堅持聚焦國家重大戰略的使命擔當。他強調在項目實施期間,研究團隊應以實事求是為原則,勇于進行大膽創新和深度探索,追求卓越表現,緊密圍繞項目研究總體目標展開工作,在相關領域打造學術思想和創新技術的領先地位。他表示作為項目承擔單位,天津大學將履行法人責任,積極支持項目研究工作開展,為項目提供精細化和專業化的管理服務,為項目實施提供各類支撐和保障;構建重大項目實施質量控制體系,督促項目按期保質保量完成,圍繞核心目標產出重大原創成果。

專項主管領導蔣志軍處長首先介紹了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轉隸情況,隨后介紹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氫能技術”重點專項的總體要求,強調重點專項的成功關鍵在于項目的緊密協作和長期投入,各項目團隊應以應用需求為導向,緊密圍繞共同目標展開工作,持續推動相關領域技術的重大突破,確保項目取得實質性成果。







根據項目管理的要求,天津大學聘請與會的11位資深專家作為項目專家組的成員。項目實施方案論證會由專家組組長吳志新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主持,項目首席科學家焦魁教授系統介紹了該項目的研究目標和內容、項目總體集成要求和關鍵節點里程碑等內容,在項目實施方案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項目的組織管理機制和項目組溝通協調機制。項目下設5個課題,課題負責人西安交通大學陳磊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邱殿凱教授、天津大學焦魁教授、上海捷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經理王仁芳高級工程師、中汽數據(天津)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張鵬高級工程師分別就課題總體情況和實施方案進行了詳細匯報。與會專家就項目和課題實施過程中的關鍵節點控制、技術路線、進度安排、成果凝練、學術思想等具體工作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隨后,項目財務專家張鵬高級會計師與李希邦高級會計師對于項目經費執行要求進行了詳細說明,并提供了參考資料。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電堆單元伏安性能設計仿真軟件研發”項目于2023年12月立項,項目參與單位包括天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同濟大學、上海捷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汽數據(天津)有限公司、上海治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及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總計10家單位。項目以“電極仿真模塊-電池仿真模塊-電堆仿真模塊-數據庫-軟件工具”開發為研究內容主線,探究膜電極孔尺度氣水輸運與電化學反應耦合機理、單電池全尺寸“氣-水-熱-電-力”多相多場耦合過程機理、電堆-電池跨尺度多場耦合傳輸與動態性能協同響應機制等重大科學問題,重點攻克膜電極結構可控生成及傳輸-反應耦合過程仿真技術、單電池全尺寸多場耦合過程局部降維高效仿真技術、電堆-電池跨尺度多場耦合模型與數據驅動模型全流程仿真技術、基于參數敏感性特征的仿真模型快速自動標定技術、非線性多物理場守恒方程組的預條件子加速求解技術等關鍵技術,建立燃料電池電堆產品與零部件材料的專用物化信息數據庫。在此基礎上,開發軟件工具、軟件框架和用戶界面,完成軟件的測試與示范,形成“產-學-研-用”的深度融合。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氫能技術”重點專項以推動能源革命、建設能源強國等重大需求為牽引,系統布局氫能綠色制取、安全致密儲輸和高效利用技術,貫通基礎前瞻、共性關鍵、工程應用和評估規范環節,圍繞氫能綠色制取與規模轉存體系、氫能安全存儲與快速輸配體系及氫能便捷改質與高效動力系統展開攻關,保證2025年實現我國氫能技術研發水平進入國際先進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