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濟南市科學技術局對亓飛提出的關于濟南市提高氫能技術創新、促進氫能高質量發展的建議進行了回應。
據悉,濟南市科學技術局明確指出:
1、山東氫谷新能源技術研究院獲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備案,同時備案了一批市級重點實驗室。
2、現已建設了高品質燃料電池用氫檢測、燃料電池、空冷燃料電池、氫能關鍵材料、燃料氫服務技術標準等創新平臺,開展“變壓吸附(PSA)+精準脫雜”工藝技術生產燃料電池汽車用氫、氫燃料電池汽車用四型(IV)儲氫瓶、綠電制氫系統和熱電聯產仿真、耦合可再生能源質子交換膜(PEM)純水電解制氫、氫能車輛等關鍵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
3、推動省市區三方共建山東科技大市場,對接山東大學、齊魯工大(省科學院)、省農科院等13家高校院所,常態化開展成果挖掘和轉化服務。深化與吉林大學科技合作,推動山東省技術成果交易中心與吉林大學共建山東省技術成果交易中心—吉林大學科技成果轉化平臺。

全文如下:
亓飛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濟南市提高氫能技術創新、促進氫能高質量發展的建議”收悉,按照辦理要求,市科技局高度重視,認真組織相關處室研究,立足自身職能,答復辦理意見如下。
近年來,我市先后制定出臺了《濟南市氫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濟南市加氫站發展規劃》《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氫能產業發展規劃綱要(2019-2035年)》《濟南市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和推廣應用的政策意見》等政策文件。通過政策引導,加快引進優質資源,集聚壯大氫能產業。
一、鼓勵企業科技創新
支持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對經認定的按規定落實高新技術企業相關扶持政策,加快相關領域高新技術企業精準培育和高質量發展。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8323家、高新技術企業6917家、科技領軍企業36家,分別占全省總量的18%、21%和36%。2023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1.2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3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為59.0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73個百分點。
二、積極布局一批氫能領域高能級平臺
為全市氫能產業發展搭建創新載體。山東氫谷新能源技術研究院獲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備案,同時備案了一批市級重點實驗室,分別為:依托山東賽克賽斯氫能源有限公司建設的濟南市PEM氫能技術重點實驗室以及依托山東省紐特動力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建設的濟南市氫燃料電池電氣系統重點實驗室。
三是持續推進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
現已建設了高品質燃料電池用氫檢測、燃料電池、空冷燃料電池、氫能關鍵材料、燃料氫服務技術標準等創新平臺,開展“變壓吸附(PSA)+精準脫雜”工藝技術生產燃料電池汽車用氫、氫燃料電池汽車用四型(IV)儲氫瓶、綠電制氫系統和熱電聯產仿真、耦合可再生能源質子交換膜(PEM)純水電解制氫、氫能車輛等關鍵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
四是健全和完善人才政策
健全和完善人才政策,重磅推出并細化落實《濟南市人才政策“雙30條”(2024版)》《關于加快駐濟高校科技成果轉化 深化市校融合發展戰略的若干政策措施》等,跟蹤做好人才服務。聚焦人才關心領域完善服務保障,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打造良好人才服務生態體系,開展發放泉城人才服務金卡、完善人才服務綠色通道等系列舉措,努力打造強省會建設人才高地。
五是建立產業鏈集群發展新模式
推動省市區三方共建山東科技大市場,對接山東大學、齊魯工大(省科學院)、省農科院等13家高校院所,常態化開展成果挖掘和轉化服務。深化與吉林大學科技合作,推動山東省技術成果交易中心與吉林大學共建山東省技術成果交易中心—吉林大學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暢通成果轉化通道,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智能制造等10大標志性產業鏈群,布局建設一批概念驗證中心和成果轉化中試示范基地。
感謝您對濟南市科技創新工作的關心與支持,歡迎繼續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濟南市科學技術局
2024年6月7日
(聯系人及電話:市科技局 吳琳 51708807)
(抄送:市政協提案工作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