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氫能產業的熱潮持續高漲,各地項目捷報頻傳。
據氫能匯的數據追蹤,當月共有38項氫能相關項目取得顯著進展。具體而言,有9個項目順利完成了合作簽約,標志著多方合作的深化;另有9個項目正處于核準、備案、環評等關鍵階段,預示著它們即將步入實質建設階段。氫能項目已經公示的投資金額合計達到940.42億,還有些項目沒有發布投資金額,初步推算,8月38個氫能項目的總投資額可能超過千億。
此外,氫能產業的招投標活動也十分活躍,共有15個項目發布了招標公告,吸引了眾多企業的關注與參與。同時,3個項目的中標結果也相繼公示,為項目的后續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當月開工建設和正在施工中的項目數量相對較少,僅有2個。從地域分布來看,內蒙古憑借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資源優勢,吸引了12個氫能項目的入駐,成為氫能項目開展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

據內蒙古能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內蒙古自治區正在全力打造全國綠氫先行示范區,力爭到2025年,初步形成國內領先的氫能制取、儲運和應用一體化發展的氫能產業集群,助力自治區能源行業轉型升級。”

氫能項目簽約合作頻頻出現
今年8月,氫能項目簽約合作總量有9個。中國能建、中國電建、國電電力、粵水電、河北建投等央國企紛紛領銜登場。隆基氫能、厚普股份這類民營公司在制氫設備領域頗有建樹,因此一些與地方項目合作過程中,也會有一些民營公司的身影出現。氫能項目的開展通常不是就單一的制氫領域展開,而是風光儲氫一體化或者綠電制氫、制甲醇等一體化項目居多。


氫能投資金額不斷創新高
從氫能項目投資看,雖然大部分項目是一體化的,但是整體上有21個項目明確了投資金額,其中投資金額最多的是四子王旗風光儲氫氨一體化示范項目,其投資總金額高達189億元人民幣,其次是中煤10萬噸液態陽光項目,投資金額高達185億。明確投資金額的氫能項目累計已經高達940.42億元,氫能匯初步保守估算,8月的氫能項目涉及的投資已經超過千億元規模。
氫能尤其是綠氫投資規模加大,其目的應該是希望消納一部分風電、光伏的冗余電力,緩解相應的設備廠商的庫存壓力,另一方面就是當前綠氫占比非常小,價格也相對較高,大量綠氫項目上馬,旨在提高綠氫的產能,降低全社會用氫成本。


氫能項目招標進入高峰
從8月份氫能項目的動態看,招標項目數量較多,有15個。隨著氫能項目的陸續開展,很多項目將頻頻啟動招標模式。對于氫能項目招標來說,一般是相對比較分散,可能某個項目是從詢價開始的。還有部分項目是針對某類設備進行選型招標。而一個綠電制氫項目的招標通常也會拉開批次,根據工程的進度和項目的需要來開展招標活動。

從中標情況看,此次有三個項目公示的中標信息。西安-渭南-韓城城際氫能廊道示范項目有三個中標候選人公示。
其中第一名歸屬于中船(邯鄲)派瑞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其投標報價為3039.86萬元。中標候選人第二名為中集中電(揚州)制氫設備有限公司獲得,其投標報價為3508萬元。華電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獲得第三名,其投標報價為3988.08萬元。中煤10萬噸液態陽光項目也公示了中標結果,第1名:華陸工程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投標報價:28499.8779(萬元);第2名:中國五環工程有限公司;投標報價:33450.0000(萬元);第3名:東華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標報價:33412.6100(萬元)。京能綠電制氫項目也公示了中標結果,中標候選人第一名:中船(邯鄲)派瑞氫能科技有限公司,投標報價:3039.86萬元。

內蒙古成為發展氫能戰略高地
從氫能項目的建設地點看,內蒙古自治區成為數量最多的地區有12個氫能項目都將在內蒙古展開。其次是遼寧省有5個氫能項目在這里展開。其余省份差別不大,相對均衡,大多有1到兩個氫能項目布局。
內蒙古之所以成為氫能戰略高地是因為當地無論從政策上還是資源上都比較適合發展氫能。
2022年2月,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發布《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氫能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到2025年,探索綠氫在儲能、冶煉、分布式發電、熱電聯供等領域示范應用,打造10個以上氫能應用示范項目;建成60座加氫站,推廣燃料電池汽車5000 輛,氫能產業總產值達1000億元,打造10個以上氫能應用示范項目。到“十四五”末,自治區形成集制備、存儲、運輸、應用于一體的氫能產業集群,氫能產業總產值力爭達到1000億元,打造“北疆綠氫城”名片。
2022年2月,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促進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了作為能源品種管理氫能、鼓勵風光制氫一體化發展、支持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健全氫能裝備產業鏈、促進產學研合作開展、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制定完善利益補償獎懲機制等7個方面的政策,引導更多企業參與,共同促進我區氫能產業發展。
2022年9月,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印發《內蒙古自治區關于碳達峰目標下能源保障供應的實施方案》和《內蒙古自治區關于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其中氫能方面指出:鼓勵“風光氫儲”多能互補發展,推動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項目有序落地。在部分盟市試點使用電動汽車、氫能汽車等交通工具,完善充電、加氫網絡服務設施。
2022年11月,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印發了《內蒙古自治區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到:到2030年,氫能產業初具規模,氫燃料電池汽車、燃料電池電堆、儲氫容器和材料等氫能產業穩定發展。
2023年5月,內蒙古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了《內蒙古自治區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到:開展低碳前沿技術研究,實施低碳零碳工業流程再造工程,探索實施氫冶金,突破一批高效儲能、氫能、碳捕集利用封存等關鍵核心技術。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備氫,優化煤化工、合成氨、甲醇等原料結構。
2024年2月,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應急管理廳、工業和信息化廳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進氫能產業發展的通知》,明確提出允許在化工園區外建設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項目和制氫加氫站,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項目不需取得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許可。
2024年4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等六部門發布《關于支持內蒙古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到:在構建綠色低碳現代產業體系方面,加快發展新能源產業。支持內蒙古探索新能源產業創新發展模式,在保障消納前提下,高質量發展風機、光伏、光熱、氫能、儲能等產業集群,做大做強碳纖維等碳基材料產業。支持內蒙古打造國家新能源與先進高載能產業融合發展集聚區。
2024年4月,內蒙古11個部門發布《自治區可再生能源制氫產業安全管理辦法(試行)》,提到,允許在化工園區外建設綠氫項目和制氫加氫一體站。綠氫項目不需取得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許可,明確了綠氫生產、儲存、運輸、充裝等環節的安全管理工作。
2024年6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快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中提到:支持新能源大基地布局制氫項目,促進新能源消納;強化綠氫生產用水保障,鼓勵優先利用非常規水源制氫;并網型風光制氫一體化項目年上網電量不超過項目年總發電量的20%,按年度校核,原則上每年1月份校核上一年度上網電量;配套的新能源場站可以在電力市場中優先出清,并接受相應時段市場價格……

內蒙古氫能產業發展不僅有當地政府部門支持,也有國家政策支持。據氫能匯(微信公眾號:h2-2005)不完全統計,國家電投、中石化、華能集團、捷氫科技、重塑科技、國鴻氫能、美錦能源、清能股份、新源動力、浙江藍能、上海氫晨、興邦科技、氫通新能源、上汽紅巖、徐工集團、格羅夫、上海電氣、京能集團、蘇州瑞驅、中國氫能、億利潔能、中博源燃料電池、羚牛新能源等企業均在內蒙古落子布局氫能。
綜上所述,內蒙古氫能項目進展迅速,8月份有12個項目都在內蒙布局,占比約31.58%。內蒙也吸引了一大批氫能相關的央國企和民企到內蒙開發氫能項目。內蒙的風光大基地剛好可以契合綠電制氫的需求。
據專家估算,以年為單位,在內蒙古25萬千瓦新能源可生產1萬噸綠氫,如果以內蒙古全區10億千瓦的新能源資源全部用來制氫,每年就可以生產4000萬噸綠氫,遠超過了全國現有3300萬噸的氫氣產能。
此外,內蒙古傳統煤炭、冶金、工業等領域可為氫能提供更加豐富的應用場景。內蒙古重型柴油機車、礦用重型卡車、礦山機械保有量超過100萬輛,可以逐步用氫燃料電池車替代。
由此可以推斷,內蒙古作為發展氫能項目的重點區域對于整個氫能產業的發展將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項目總表:

素材來源:國家能源集團等各企業官網中國招標采購信息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