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和嘉興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2中國(嘉興)氫能產業大會在嘉興召開。百余位來自氫能領域的專家學者、政府主管部門領導和示范應用企業產業代表出席了大會。本次大會以“持續優化區域產業生態 開啟氫能合作新篇章”為主題,在分享全球氫能產業最新政策和技術趨勢的同時,就加強區域氫能產業生態建設、產業鏈合作和政策協同,打造跨長三角地區氫走廊,推動嘉興市氫能產業示范等熱點問題進行深入討論。
氫能產業邁向一體化發展新階段
嘉興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倪滬平在致辭中指出,嘉興高度重視氫能產業發展,并將其作為十四五期間打造“135N”先進制造業集群中的重要板塊。嘉興是全國氫能產業集聚地、氫能和低碳技術的創新應用示范先行地,不但集聚了一批國際國內領先的氫燃料電池車關鍵零部件生產企業,還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了核心技術的應用基礎研究和檢驗檢測服務。作為浙江省氫能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嘉興已經組建了氫源供給保障平臺,并正加快構建化工板塊與氫能板塊的循環經濟模式,依托先發優勢全力推動氫能裝備制造及氫能應用場景推廣。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致辭時表示,氫能產業正處于從單一產品、單一產業、單一應用和單一城市的單向領域發展轉向一體化發展的新階段,具體有五個方面的表現:一是氫能企業從單一的產品銷售或運營服務的傳統模式,轉變為集產品銷售、運營服務、制氫加氫于一體化的集中解決方案模式;二是從發展氫能轉變到發展風光氫儲一體化的低碳化綜合能源的新發展模式;三是從只有加氫功能的加氫站建設,轉變到集加氫、充電/換電、加氣、加油功能于一體的綜合交通能源補能站建設;四是從單一城市發展氫能的模式,轉變到主力城市加協同城市的形成區域一體化來發展氫能;五是從單一產品的技術突破和降本,轉變到包括核心部件、制氫加氫在內的全產業鏈條一體化協同來實現技術突破和降本。
中國工程院院士鄭津洋在主旨演講中談到,滿足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氫能儲輸裝備的技術突破、降本提質是重點,目前主要面臨五個挑戰:一是成本需要更低;二是質量要更輕,特別是對移動式裝備,需加快提高單位質量儲氫密度;三是儲量要更大,單臺設備儲氫量要提升到噸級以上;四是壽命要更長,目前氫瓶壽命是15年,未來希望提高到30年,壽命提升也可起到降低儲輸成本的作用;五是性能要更穩,需進一步提高產品性能的一致性。
氫能發展需要聚焦四要素創新
氫能發展的未來備受各界關注。澳大利亞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學創新創業學院院長劉科肯定了氫能未來的發展前景。他認為,目前液體是最佳的能源載體形態。全球已有規模化的、成熟的液體基礎設施、管路、游輪、加油站等燃料運輸和加能基礎設施,從科學和經濟的角度出發,應當利用好已有的燃料運輸和加能基礎設施。甲醇和綠氨可作為氫能良好的液體載體,利用已有的運輸管線和改造加油站,解決目前氫能運輸和加注成本過高的產業痛點,實現氫能產業的快速、規模化發展。
隨后,企業嘉賓代表發表了精彩演講。液化空氣集團大中華區董事會主席路躍兵表示,氫能發展的關鍵要素是技術、政策、金融、戰略,氫能發展需要圍繞這四個關鍵要素進行創新。首先是技術創新,需要各個環節、學科進行技術融合和創新;第二是政策創新,綠色生產力推動需要政府介入;第三是金融創新,例如碳稅的實施,綠色產業可能得到碳收益,進而反哺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技術突破;第四是戰略創新,氫能產業的生態系統有政府、大企業、創新企業、大學、研發機構等參與者,要有創新的商業模式、組織模式、戰略聯盟、生態系統等。
國鴻氫能科技(嘉興)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志祥介紹了氫燃料電池在重卡行業應用前景。他表示,現階段氫燃料電池汽車的重點發展方向在重卡領域,目前存在幾個需要考慮的問題,第一是燃料電池的功率問題,作為干線物流運輸的重卡,功率需求在200-300千瓦左右,但當前重卡裝機的燃料電池功率等級普遍在100-120千瓦;第二是成本的問題,當燃料電池的生產達到10萬臺量級,成本將大幅下降;第三就是成本和產量直接掛鉤,當產量、產能的規模到達某個量級以后,相比柴油機,氫燃料電池將具有成本優勢。
產業鏈(氫能)黨建工作交流會同期舉行。會上發布了《產業鏈(氫能)黨建規范十條》和氫能產業鏈黨建智慧應用管理平臺,通過構建組織體系到健全聯建機制,推進共建共享到實施,引育創新人才到助力補鏈強鏈等,以高質量黨建助推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