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廣州市新能源汽車發展工作小組辦公室印發《廣州市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工作方案(2022-2025年)》。
方案提出,到2025年,燃料電池汽車達到規模化推廣應用,全產業鏈實現補鏈強鏈,綜合實力居全國前列,加氫站布局建設穩步推進,初步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氫能樞紐。
到2025年,力爭全市燃料電池汽車產業規模超過100億元,培育不少于5家在產業鏈核心零部件領域排名全國前五的頭部企業,引領燃料電池汽車的技術升級和成本下降,打造覆蓋全產業鏈、技術先進的燃料電池汽車核心零部件和整車研發制造基地。
其實,雙碳目標背景下,加快能源行業轉型勢在必行,氫能源憑借零污染、能量高、資源豐富、用途廣泛等優點,受到國家層面的高度重視,自2016年開始,關于氫能的重磅政策便是一個接著一個。
其中,在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上,上海或是走在發展前列。
早于2021年8月,上海城市群被列為全國首批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迄今已累計推廣應用近2300輛燃料電池汽車,約占全國總量的21%,車輛類型包括乘用車、輕重型卡車、商用大巴等全領域。
今年6月份,上海市印發了《上海市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2-2035年)》等若干文件,明確指出到2025年,上海氫能產業規模將突破1000億元,建成3-5家國際一流的創新研發平臺,培育5-10家獨角獸企業;到2035年,上海將建成國際一流的氫能科技創新高地、產業發展高地、多元示范應用高地。
緊隨其后,北京市出臺《北京市氫燃料電池汽車車用加氫站發展規劃(2021—2025年)》亦明確提出,2023年前,北京力爭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3000輛;2025年前,力爭實現氫燃料電池汽車累計推廣量突破1萬輛。
很顯然,作為氫能多元應用中較為成熟的領域,政策大力扶持下,氫燃料電池未來產業空間極具想象力,其產業規模正亦逐步凸顯。
根據中汽協數據,10月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均完成300輛,同比分別增長3.7倍和5.4倍;1至10月,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分別完成0.27萬輛和0.2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8倍和1.5倍。
不過,就目前而言,仍難以與月銷幾十萬輛的純電動汽車相抗衡!
據乘聯車披露,10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零售銷量分別達到67.6萬輛、55.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85.8%和75.2%;1-10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零售銷量分別完成501.5萬輛、443.2萬,同比分別增長翻倍。
放眼未來來看,氫燃料電池汽車想在短時間追趕上純電動汽車也并非易事。
要知道,從新能源汽車推廣開始算起,純電動汽車也是歷經了十幾年時間和技術的沉淀,才有今年的成就,并且目前也并未達到一個百分百成熟的形態。華寶證券曾明確表示,整體來看氫能產業發展尚處于早期階段,下游應用中只有交通領域的商業模式較為明晰,對上游產業帶動能力有限。
然而,接下來,氫燃料電池要是能逐步解決高昂成本以及性能等方面的不足,相信制約其發展的掣肘將會很快消失,噴涌的后勁值得期待!
二級市場上,正宗的氫能概念股是少之又少,但妖股卻是時常涌現。截至12月6日收盤,南網科技年內股價已漲超1.6倍,廣匯能源、ST龍凈等股均漲逾6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