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2022年上半年,氫燃料電池汽車銷售了1379臺,同比去年增長了194.0%,但對于年銷量可以達到千萬級別的國內汽車市場而言,還是如同九牛一毛。往期的文章,新氫年Auto不止一次提及且分析,氫燃料電池汽車作為新能源的種種優勢,然而如今這般“微小”的市場地位,不得不讓你我共同提出一個問題:即將到了的2023年,身為普通消費者的我們能買到氫燃料電池汽車嗎?

縱觀氫燃料電池汽車在國內的發展,直到2021年發行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政策中才明確指出2030年至2035年,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00萬輛。正是國家明確了具體時間和市場存量,地方政府和有關氫燃料電池的企業才會順水推舟,有所行動。
從今年下半年各地區政府給出的規劃來看,氫燃料電池汽車前期的推廣主要以京津冀豫四個北方地區,以上海和廣州兩個南方地區。之所以會把重心放在北方,可能還是跟氫燃料電池汽車可以保證在寒冬不會出現明顯的續航縮減有很大的關系。從這些地區給出的規劃政策來看,北京市大興區計劃在2025年推廣不低于3000輛氫燃料電池汽車,并建成至少10座加氫站。上海已經投放了80臺氫燃料電池網約車,后續還會投放氫燃料電池公交車。

起碼當地政府開始重視氫燃料電池汽車,并且制定規劃就說明,2023年氫燃料電池汽車的銷量還會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在有關于氫燃料電池汽車的企業方面,今年下半年備受矚目有兩個。其一是長安推出的深藍SL03 氫電版,其二是豐田第二代MIRAI。兩款面向于家用市場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無疑是給這個市場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更為關鍵的是這兩個品牌都有一定的影響力。
結合以上來看,別說2023年,即便是此時此刻,氫燃料電池汽車就已經具備走進千家萬戶足夠成熟的條件,但果真如此嗎?

截止到今年9月,氫燃料電池重卡銷售了1057輛。通過上面給出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半年總量來看,目前這類車型的采購方更多是來源于商用市場,以家庭名義購買氫燃料電池汽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造成這樣的原因有幾點,現階段氫燃料電池重卡的產品力跟燃油車型不相上下,可以完美代替。現有加氫站的布局相對固定,都基本坐落于城市的郊區,剛好方便進不了城區的重卡補能。再者,功率超過110kW的氫能重卡每輛最多可以獲得50.4萬元的補貼,有政策支持更能促進消費。相對比之下,服務于家庭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在補能方面并不方便,在售的深藍SL03 氫電版僅對企業訂單開放,豐田MIRAI前期只投放50臺用于商用,不僅如此這兩款車的均價都來到了70萬左右,并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受。

想要氫燃料電池汽車在家用市場獲得足夠的影響力,就要先鋪設銷售網點,能夠讓普通消費者買到才行。不過這樣的端口并沒有開放,想買也不一定能買得到。當然,從補貼的政策來看,國家還是希望氫燃料電池汽車在這幾年的發展面向商用市場為主。據相關數據統計,截止到9月,公開達成購置氫燃料電池重卡協議的訂單數量已經突破了10000輛。

總的來說
不管是剛開始服務于出租車行業的天然氣、乙醇還是純電汽車,任何一項新的汽車技術都會先服務于商用市場,這已經是一個規律。歸根到底,氫燃料電池汽車才剛剛起步,還存在各種棘手的問題需要解決。氫燃料電池汽車所依賴的氫氣只能通過加氫站獲取,所以加氫站的數量關系著氫燃料電池汽車的銷量。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制造成本仍舊居高不下,導致其市場價格并不能做到足夠的親民。雖然國家有政策補貼,但并未針對家用車。
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優勢是清晰可見的,未來的道路也是困難重重。相信在政策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氫燃料電池汽車還是會很快進入到你我的生活中。至于2023年,還是有些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