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碳”目標的催化下,氫能源也成為繼光伏、風電后,一次次被推上風口。氫能源賽道,未來具備萬億以上的市場規模,已不是秘密。
隨著國家政策一次次的扶持,國內氫能源已經逐步形成一套完善的產業鏈,對氫能源的利用,已經初見成果。其中,備受關注的就是氫燃料電池車。
目前,我國“氫燃料電池車”商業化初具成效。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22年“氫燃料電池車”產銷累計分別完成3626輛和3367輛,同比分別增長105.4%和112.8%。
這代表,我國已經具備“氫燃料電池車”量產的能力。根據國家規劃,到2025年,“氫燃料電池車”產銷量將達到11.1萬輛,加氫站超過1000座。
“氫燃料電池車”即將量產,也讓一個“細分賽道”站上了風口,它是氫能源產業鏈中,最關鍵的一個環節,這個環節如果不能實現突破,那么“氫燃料電池車”的商業化,也只能是空談,它就是——儲氫瓶。
儲氫瓶,為何是氫能產業鏈的關鍵環節?
我們都知道,燃油車上路需要汽油,加油需要加油站。氫燃料電池車,同樣離不開加氫站,無法大面積鋪開加氫站,氫燃料電池車商業化,將變成空談。
但儲氫瓶,比儲存汽油的瓶子,在技術難度上,卻要大得多。
氫氣由于重量輕、密度小、液化溫度低、原子半徑小、性質活潑等特性,使得氫氣的儲運難度極大。這也使得氫儲環節成為整個氫能源產業鏈技術難度最大,成本最高的環節,占總成本的30%左右。
如今,全球儲氫瓶技術,已經發展到了第四代,日本、韓國、美國與挪威等國的Ⅳ型儲氫氣瓶均已量產。一個Ⅳ型儲氫氣瓶的成本大約在3000~3500美元。目前,我國車載儲氫瓶市場正以每年78%的速度高速增長。
未來,我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車載儲氫瓶市場。一個堪比新能源汽車“鋰電池”的超級大賽道正在悄然崛起,核心龍頭,未來價值將不輸“寧王”。
這5大“儲氫瓶”龍頭,未來價值堪比“寧王”?
目前,國內“儲氫瓶”龍頭企業,主要有以下5家:
1、中材科技
中材科技是全球第五大、中國三大玻璃纖維制造企業,是風電葉片制造龍頭,同時也是國內復合材料行業龍頭企業,高壓復合氣瓶領導者。目前,公司的儲氫瓶已經實現量產,年產能2萬只氫氣瓶。
2、中集集團
中集集團是國內最早的集裝箱專業生產廠商,在高壓儲氫、運氫領域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具備液氫儲罐生產能力,是國內可以提供一體化加氫站整體設備解決方案的主要的供應商,目前擁有三型車載儲氫瓶的生產線和產能。
3、京城股份
京城股份是全球氣體儲運裝備行業領先企業,公司解決了氫氣儲運的瓶頸環節,公司研發的氫燃料電池用鋁內膽碳纖維全纏繞復合氣瓶以及低溫儲罐,奠定了公司在氫能裝備制造領域的領先優勢和龍頭地位。
4、江蘇神通
江蘇神通是閥門行業的重點骨干企業,子公司南通神通新能源科技是國內領先的專業從事燃料電池供氫系統配套高壓閥門及管接件的研發和制造的公司。氫用壓力閥是高壓儲氫瓶關鍵零部件,國產替代空間巨大。
5、航天晨光
航天晨光是軍用油料特種車定點研制企業,在加氫站液氫貯罐方面目前已有相關樣品,并對航天領域相關單位小批量配套液氫氣氫貯罐、場內液氫運輸車和液氫氣氫輸送管道,但限于國內標準及認證問題,尚未大面積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