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彭博新能源財經(以下稱:BNEF)的最新研究,在不考慮補貼或碳價格的情況下,目前藍氫的生產成本平均比可再生氫低59%。
BNEF 曾在2022年下半年表示,因天然氣價格較高,當年融資的綠氫與歐洲的天然氣相比暫時具有競爭力。
到 2023 年時情況將不再如此。2023年所有國家的天然氣價格預計將降至每 MMBTU(百萬英熱單位)10 美元左右,比2022年的研究估計低 64% 。且將在未來幾年持續下去。BNEF對 2030 年天然氣價格的預測比2022年下半年更新的預測低了 23%。
據市場的不同,今年灰氫的平均成本在0.98-2.93美元/公斤之間,而藍氫的成本在1.80-4.68美元/公斤之間。
如使用中國物美價廉的堿性電解槽,綠氫的平準化成本為2.38-5.89美元/公斤,使用西方生產的堿性電解槽為4.18-11.07美元/公斤,使用質子交換膜(PEM)技術為4.57-12美元/公斤。

中國是唯一一個綠氫價格已低于藍氫的國家。中國的堿性電解槽已非常便宜,平均約為 360 美元/kW,比西方同類產品的 1,270 美元/kW便宜 71%,這使得中國的項目能夠以略低于 3 美元/公斤的價格生產可再生氫,而中國市場的藍氫成本略高。
BNEF還調整了之前的假設,將除中國以外的所有市場的藍氫和綠氫項目建設時間都增加到兩年,而中國的建設時間保持在一年,以更好地反映當前的設備交貨時間。這將西方堿性電解槽的模擬資本支出提高了17%。中國還受益于風力渦輪機價格的預計下降,預計這將有助于使風能的平均成本在 2024-50 年下降 8%。
BNEF還調整了氫能項目和上游可再生資產的運營年限,和太陽能相比,陸上和海上風能的建設時間更長,這增加了之前預計的電力模型成本。
盡管在2050年前新的可再生制氫工廠的生產成本不會低于現有的灰氫工廠,在所有的模型市場中,綠氫的生產成本比藍氫的價格便宜年份已經提前了一到三年。有些市場將比其他市場可更早地縮小這一差距。
BNEF預計,利用西方生產的電解槽的市場到2033年才能達到綠氫和藍氫的成本平價,那些使用中國堿性電解槽的市場到2028年就可擁有更便宜的可再生氫。
不過BNEF指出,轉向中國的電解槽未必能更早地降低成本,目前使用西方技術裝備的市場仍可能面臨更高的安裝成本,且短期內無法獲得中國的電解槽設備。
BNEF還對不同市場的融資成本進行了差異化假設,與統一的資本成本相比,綠氫的平均水平成本提高了14.5%。
考慮到不同的融資成本,即使不考慮較長的項目建設時間表,日本等一些市場的氫氣平準化成本(LCOH)也比之前估計的要低,可從4.72-9.80美元/公斤降至4.36-8.90美元/公斤。
而其他市場的LCOHs將更高。土耳其的綠氫氣生產成本最初約為2.36-4.36美元/公斤,但現在估計為3.08-8.18美元/公斤。越南目前將以5.44-10.72美元/公斤的價格生產綠氫,而此前的價格區間為4.18-7.80美元/公斤。考慮到印度市場的融資成本,印度的氫氣平準化成本將達3.08-6.72美元/公斤,而之前的模型價格為2.54-4.54美元/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