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月 26 日,在經濟觀察報舉辦的 " 氫啟未來 聚力共贏 " ——打造中國式現代化氫能產業體系研討會上,龍蟠科技氫能事業部負責人陳曉星表示,氫能產業的突破,目前已經在上游制氫板塊開始啟動。現在燃料電池車應用最大的問題是氫氣價格太貴,核心原因是上游綠氫制備產量不夠高,這個領域的突破現在已經開始;受此帶動,電解槽行業這兩年發展速度非常快,已變成氫能領域中最熱的細分賽道。
從環保角度來說,氫氣可以劃分為灰氫、藍氫、綠氫三種,其中灰氫和藍氫的制備過程均會產生溫室氣體,綠氫則是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后轉化為電能,將電能通過電解水制氫設備轉化成氫能,過程中沒有碳排放,是真正的清潔能源。電解槽是電解水制氫系統的核心設備。公開資料顯示,在主流的堿水制氫電解槽領域,中國市場占據了全球 40% 的份額,
" 國內的電解槽企業據我所知在三年前只有大約 10 家,現在已經發展到 300 家,制氫端的火熱接下來會帶動整個綠氫價格的快速下降,從而會帶來燃料電池產業更快速的發展。" 陳曉星說。
官方資料顯示,龍蟠科技是一家汽車精細化學品企業。2017 年,龍蟠科技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為 A 股主板上市公司。目前,龍蟠科技已完成從傳統汽車化學品企業向新能源方向的轉型,已成為國內市場份額位居前列的磷酸鐵鋰電池正極材料供應商,并進軍氫能等領域,市場覆蓋全球 20 個國家和地區。
陳曉星表示,龍蟠科技在氫能領域現在有三個業務方向,一是旗下的天藍智能裝備這家公司負責電解槽制造,目前工廠已經建好,首臺套 1000 標方設備將在 9 月下線;二是做 IV 型儲氫瓶,這個板塊技術難度很高,今年 6 月,龍蟠氫能源已成為全國第一家成功研發出可在氫能無人機上使用的 IV 型儲氫瓶樣品的企業;三是燃料電池催化劑,目前已實現批量、穩定的持續出貨,未來也希望與更多膜電極、電堆企業配套供應催化劑產品。
根據全球氫能權威組織國際氫能委員會此前預測,到 2050 年,氫能將占全球能源需求的 18%,市場規模將達到 2.5 萬億美元。氫能的普及將助力每年減少 60 億噸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并同時創造超過 3000 萬個就業崗位。
陳曉星認為,對于發達國家來說,對于全球氣候變暖這一趨勢的恐懼和能源自主的國家戰略要求(尤其是歐洲),是他們發展氫能兩個核心的立足點。中國發展氫能的深層次動力實際上也比較類似,我們國家發展氫能的兩大前提,第一就是碳中和的需要,第二也是為了服務國家層面能源自主目標的需要。
" 從這個角度來看,氫能的未來前景是非常光明的,現在氫能產業正處于類似十年前純電動汽車推廣的那個起步階段,還要經歷一些曲折,但是長遠來講,氫能肯定是非常有潛力的,根據國際上的測算,到 2050 年,氫能是所有低碳能源中,綜合成本最低的一種,所以氫能一定會成為未來能源產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陳曉星說。
值得注意的是,氫能雖然潛力巨大,但相關企業現階段在資本市場的熱度明顯不及動力電池等其他賽道,作為氫能下游應用端,燃料電池領域的獨角獸企業數量很少。
" 跟市場本身的制約有關系,現在每年燃料電池汽車銷量還沒有破萬,真正年銷量超過一萬輛、市場足夠大的時候,會有資本更加看好。同時,這跟現在純粹的氫能領域的上市公司比較少有關系,現在所有上市公司中真正純粹氫能產業的上市公司也就億華通一家,如果捷氫科技等第二梯隊的企業能成功上市,資本可以看到更好的退出途徑,就會更愿意投資這個產業。" 陳曉星說。